[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防脱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2886.4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5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邓露超;乜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庆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卓幼红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防脱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防脱锁,包括A组件、B组件和对A、B组件进行连接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A组件和B组件相互靠近的一侧为贴合面,所述A组件位于贴合面的一侧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A组件凹槽,B组件位于贴合面的一侧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B组件凹槽;所述A组件位于两个A组件凹槽之间的中间位置开设有A组件固定孔,所述B组件位于两个B组件凹槽之间的中间位置开设有B组件固定孔。本实用新型在吊车起时,可以自动直接下滑锁紧固定模具,使模具安全吊起并翻转,不但保证了模具生产运输的效率,并且保障地面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防脱锁。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模具的制作在航天航空,建筑生产,农用机械加工,大型器械组装等方面广泛应用。而在航天航空,建筑生产,农用机械加工,大型器械组装等生产过程中,机械及模具的吊装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往往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日常的模具吊装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钢丝绳脱落现象,特别在将模具翻转的过程中过程中,钢丝绳的跨度会变长,且在模具吊装处于中间位置时,钢丝绳处于垂直悬空无受力的状态,如果吊装过程中一旦出现地面不平或者操作不当等不确定因素,极容易产生模具从钢丝绳脱落的现象,这会对地面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生命危险。在以往的时间段中,模具固定工作往往依靠地面人员手动拉动使模具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此保证模具的安全翻转,这无疑会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生产成本,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虽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模具安全固定装置,但这些装置所设计体积较小,一旦模具体积过大时,固定所使用的钢丝绳跨度加长,往往会超过其固定范围,不能有效进行固定,此外现有装置中设计承重能力有限,尤其是其螺丝设计体积较小,对于钢丝绳的承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容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防脱锁,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脱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防脱锁,包括A组件、B组件和对A、B组件进行连接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A组件和B组件相互靠近的一侧为贴合面,所述A组件位于贴合面的一侧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A组件凹槽,B组件位于贴合面的一侧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B组件凹槽;所述A组件位于两个A组件凹槽之间的中间位置开设有A组件固定孔,所述B组件位于两个B组件凹槽之间的中间位置开设有B组件固定孔,所述固定装置依次穿过B组件固定孔与A组件固定孔对A组件和B组件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B组件凹槽与A组件凹槽的尺寸相同,且A组件贴合B组件时,B组件凹槽与A组件凹槽呈轴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A组件凹槽和B组件凹槽均为“U”型槽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B组件固定孔与A组件固定孔尺寸相同,且A组件贴合B组件时,B组件固定孔与A组件固定孔呈轴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A组件整体呈梯形,A组件的左上角设置有斜面,所述B组件整体呈正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A组件固定孔和B组件固定孔均为螺纹孔,所述固定装置是与A组件固定孔和B组件固定孔相互配合的固定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固定螺丝为M10螺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吊车起时,可以自动直接下滑锁紧固定模具,使模具安全吊起并翻转,不但保证了模具生产运输的效率,并且保障地面作业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安全防脱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全防脱锁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庆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庆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28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