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线式接地电阻就地检测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2774.9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3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裴付中;李俊防;杨进学;李红玺;张烜;安金聚;郭彦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20 | 分类号: | G01R27/20;G01R27/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乔玉萍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接地 电阻 就地 检测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线式接地电阻就地检测终端,包括箱体,箱体上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蓄电池相连接,箱体下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杆塔横担相配合且杆塔横担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信号采集单元与杆塔引下线相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与MCU相连接,MCU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信号发生单元、通讯模块、时钟模块、定位模块和存储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全天候监测杆塔接地电阻,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整体安装方便快捷,安装后不会对铁塔后期运行维护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杆塔接地电阻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线式接地电阻就地检测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线路的运行中都是靠人工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就人工测量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而言,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分别是三极法和钳表法。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是:在电流极和被测接地体之间注入手摇发电机产生的低频交流电流,此时在被测接地体和电压极之间可获得电压U,通过测量该电流和电压值,根据欧姆定律R=U/I,即可计算出被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虽然采用三极法具有准确度较高的优点,但在山区由于土壤电阻率高、接地射线长、伸展范围大还有地形复杂等,输电线路接地装置的测量引线达不到规程要求的接地极长度,使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受到影响。采用钳表法测量杆塔接地电阻是对传统接地电阻测量方法的一大改进,它的突出优点是测量时不必布置电流极和电压极引线,不用外加电源,只要用钳表夹住线路杆塔接地引下线,就能测接地电阻,但是无论是三极法和钳表法均需要人工测量,而人工测量接地电阻阻值会引入人为误差,在环境恶劣地区的架空输电线路接地状态检测时,检测困难,人工检测繁琐,极易出现漏检或错检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人工测量接地电阻会引入人为误差,人工检测繁琐,极易出现漏检或错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线式接地电阻就地检测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在线式接地电阻就地检测终端,包括箱体,箱体上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蓄电池相连接,箱体下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杆塔横担相配合且杆塔横担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箱体内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信号采集单元与杆塔引下线相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与MCU相连接,MCU分别与电源转换模块、信号发生单元、通讯模块、时钟模块、定位模块和存储模块相连接,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太阳能蓄电池和备用电池相连接,信号发生单元与信号采集单元相连接,通讯模块与上位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均与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接且电压互感器与信号发生单元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电流电压转换模块Ⅱ,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信号采集单元中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相连接,电流电压转换模块与滤波模块相连接,滤波模块与量程切换模块相连接,量程切换模块与交直流转换模块相连接,交直流转换模块与AD转换模块相连接,AD转换模块与MCU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包括信号发生模块,信号发生模块与MCU相连接,信号发生模块与电流电压转换模块Ⅰ相连接,电流电压转换模块与信号放大模块相连接,信号放大模块与信号选择模块相连接,信号选择模块与功率放大模块相连接,功率放大模块与电压互感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为GPRS通讯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分别为环形电压互感器和环形电流互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27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