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现场学习法的水下探测器出水监测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42416.8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5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冯耀峰;陈英杰;闫玉花;王伟;崔剑锋;李晓峰;张惠文;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3/02 | 分类号: | G01V3/02 |
| 代理公司: |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 地址: | 030027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现场 学习 水下 探测器 出水 监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现场学习法的水下探测器出水监测电路,解决了如何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温度下水下探测器的出水上浮的准确监测的技术难题。将海水探测触头串联到一路分压电路中,当探测触头随探测器入海水后,通过一个处理单元间歇地测量探测触头上的测量针与探测触头的金属基体之间所形成的海水等效电阻上的分压,进行现场实时学习,得到最新的动态阈值,以此确定为探测器处于入水状态,当处理单元采样到海水等效电阻上的分压偏离该值数次后,即可发出探测器上浮出海面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探测触头具有耐压高、体积小、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探测器出水监测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可适应不同海域和不同环境温度的海域中水下探测器的上浮监测电路和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带有正浮力的水下探测器,一般是通过水底锚具使其固定悬浮在水下一定深度,来完成探测任务的,探测过程有时需要长达几天的时间,当探测任务完成后,或发生水底锚具断索故障时,水下探测器会自动上浮到水面,为了能及时监测到探测器是否浮出水面,一般采用两种监测方法:一种是在水下探测器上安装深度传感器,通过深度传感器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但深度传感器一般造价高,传感器容易被水中泥沙或者海生物堵塞发生故障,维护也不方便;另一种是通过在探测器上设置水压膜机构,但水压膜机构体积较大,水压推杆容易发生卡滞现象,橡胶水压膜存在老化后密封性能差的缺陷;现有技术中,有将水膜电阻作为开关信号发生电路的检测电阻,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水阻值,作为信号发生电路的一个串联电阻,根据该阻值的存在与否,来获得到开关信号发生器的触发电压输入信号,根据开关信号发生器是否被触发来判断探测器是否上浮到水面;由于海水盐度和温度因时因地而不同,使装在探测器上的两个电极之间存在的水膜电阻差异会很大,使得开关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开关信号的触发输入电压不同,直接降低了用此方法判断水下探测器上浮判断的准确率;此外,由于海水腐蚀性很强,电极探针在通电状态下会加快其腐蚀的速度,造成电极探针被腐蚀掉,如何减小探针腐蚀成为现场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场学习法的水下探测器出水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解决了如何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温度下水下探测器的出水上浮的准确监测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是:将海水探测触头串联到一路分压电路中,当探测触头随探测器入海水后,通过一个处理单元间歇地测量探测触头上的测量针与探测触头的金属基体之间所形成的海水等效电阻上的分压,当该电压连续大于入水阈值一定次数后确定探测器处于入水状态,随后进行现场实时学习,得到最新的出水动态阈值,当处理单元采样到海水等效电阻上的分压偏离该值数次后,即可发出探测器上浮出海面信号。
一种基于现场学习法的水下探测器出水监测电路,包括探测触头、采样电路和微处理器单元,探测触头是由金属基体、测量针和玻璃烧结填充结构组成的,玻璃烧结填充结构设置在金属基体与测量针之间,采样电路中的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5伏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微处理器单元上的控制上电端口相连接,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探测触头上的测量针相连接,探测触头上的金属基体通过比较电阻与5伏直流电源负极相连,金属基体与采样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单元的AD采样端口连接,在微处理器单元上分别设置有的探测器入水信号输出端口和探测器出水信号输出端口。
在探测器入水信号输出端口和探测器出水信号输出端口上连接有指示信号执行电路。
一种基于现场学习法的水下探测器出水监测电路的水下探测器出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测探测触头入水后的海水等效电阻,选择比较电阻的阻值,使其大于或等于预测的海水等效电阻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2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R地理教学眼镜
- 下一篇:一种氧气瓶卸车缓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