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1411.3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0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龚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源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G7/06;F23J15/00;B01D53/78;B01D53/60;B01D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焚烧 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装置,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炉腔,所述炉腔的下侧靠近内壁的位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与工业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焚烧炉的上端开设有出烟口,所述出烟口连通物理处理室的进气口,所述物理处理室的进气口连通第一过滤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物理处理室内部的过滤管,让垃圾焚烧过后烟气中的重金属固体颗粒物、二噁英等刺激性气体以及燃烧残渣尘埃得到很好地吸附消除;通过设置放电反应室,让垃圾焚烧过后的气体发生电极反应,在放电反应室的下端设置化学处理室,让酸性气体被硫酸溶液吸收有效降低了垃圾焚烧后气体的化学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粉尘可以分为无机烟尘和有机烟尘两部分,主要是垃圾焚烧过程中由于物理原因和热化学反应产生的微小颗粒物质,其中无机烟尘主要来自固体废物中的灰分,而有机烟尘主要是由于灰分包裹固定碳粒形成。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主要由HCl,NOx,SO2组成,形成机理是:HCl 主要是垃圾中的含氯化合物、塑料(如PVC)燃烧时产生的,同时,厨余垃圾中的碱金属氯化物在烟气中与SO2、O2、H2O反应也会生成HCl气体;NOx主要来源于垃圾中含氮化合物的分解转换和空气中氮气的高温氧化,主要成分为NO;SO2 由垃圾中的含硫化合物氧化燃烧生成,主要成分为SO2。垃圾中的各类金属元素在高温焚烧过程中因升华、氧化、氯化等而进入燃烧烟气,大多数以微细颗粒态存在。重金属包括Hg等,主要来自垃圾中的废电池、日光灯管、含重金属的涂料、油漆等。CO主要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CO在排放烟气中的浓度反映了焚烧过程的完全程度;二噁英是三环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生活垃圾焚烧炉所排放的有机氯化合物的生成机理远较其它污染物复杂。其中最简单的是废弃物中有机氯的挥发。
但是目前常用的生活垃圾焚烧都是在露天进行,完全不考虑垃圾焚烧过后产生的HCl,NOx,SO2酸性气体、各类金属元素颗粒、CO等有毒气体以及二噁英等刺激性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造成不可估计的大气污染。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装置,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炉腔,所述炉腔的下侧靠近内壁的位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与工业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焚烧炉的上端开设有出烟口,所述出烟口连通物理处理室的进气口,所述物理处理室的进气口连通第一过滤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过滤管的另一端连通U型管的一端,所述U型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过滤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过滤管的另一端连通物理处理室的出气口,所述物理处理室的出气口连通放电反应室的进气口,所述放电反应室的进气口开设在顶端,进气口上套有喷气嘴,所述放电反应室的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阴极,所述放电反应室的内部底端另一侧设置有阳极,所述放电反应室的下方设置正对着化学处理室,所述化学处理室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化学处理室的出气口连通二次燃烧室的进气口,所述二次燃烧室的燃烧室上方安装有蒸汽水管,所述二次燃烧室的燃烧室通过导气管连通烟囱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物理处理室的外部一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的端口安装有阀门,所述物理处理室的外部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端口安装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型管的管外部环绕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连通进水口的端口,另一端连通出水口的端口,所述U型管的管内部填充有干燥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管和第二过滤管的外部卡在物理处理室的构架上,所述第一过滤管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源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源升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1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开合保护装置的电子烟
- 下一篇:一种污泥改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