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触发式电子发光安全枪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41408.1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6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人;张徽;宓小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爽 |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A63B69/02;A63B7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触发 电子 发光 安全 | ||
一种压力触发式电子发光安全枪头,包括枪杆,所述枪杆上端套设有上壳套,所述上壳套的下方设有下壳套,所述枪杆的上方设有圆形垫片,在所述圆形垫片和所述上壳套的内部顶端之间设有大弹簧,所述上壳套的底端设有导电圆环,所述枪杆上固定有发光电路板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安全枪头较小直径同时提供更好的伤害降低能力,并且达到有效位移和压力后枪头部位亮灯,提示有效击中,亮灯之后,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后才熄灭,有利于裁判判罚和观众观赏,安全枪头可以适配一定直径范围里的各类枪杆,对于枪杆材质没有要求,不需要对枪杆预先做任何特殊处理或者加工,安装方便,又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触发式电子发光安全枪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常见的各类武术短兵器对抗项目有剑道、击剑、短兵、HE MA等。长兵器对抗在小范围里也存在一些项目。下面先指出当前短兵器类对抗项目的器材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针对长兵器对抗器材的特点和不足做一下介绍。
比如,剑道使用竹剑作为训练与比赛用具,对抗中降低伤害依赖于竹剑本身弹性以及选手穿戴的护甲,规则严格限制竹剑仅能击打选手受护甲保护的四个部位。如果发生竹剑击中选手未保护部位的情况,则基本没有降低伤害的措施,易造成选手受伤。另一方面,剑道比赛节奏快,非专业观众经常无法看清选手是否有效击中;比赛对裁判要求也非常高,没有长期专业训练无法胜任。
国内推行的短兵,形制尚未完全统一,所用器材大都是海绵包裹的软质短棍,以此拟真刀剑等武器。它的劈砍动作靠海绵缓冲降低伤害,刺击动作依赖整根短兵发生弯曲形变降低伤害。但是,如果内部芯材太软,短兵一做挥舞即会弯曲形变,与真实兵器差别很大,使得技术变形;而如果芯材偏硬,刺击类动作降低伤害能力降低,易导致选手受伤。另外从外形上看,由于包裹海绵,整根短兵较粗,整体呈圆柱形,使用手感与观众观感均与实际兵器都有较大差别。
击剑运动,采用金属剑条,形状接近真实刀剑。三大剑种花剑、重剑和佩剑均有刺击动作,降低伤害均依赖于金属剑条弯曲形变。虽然金属剑条形变确实可以达到一定降低伤害功能,但与刚才短兵的讨论类似,太硬太软都会有不当的效果,击剑运动虽已发展百年,至今仍免不了受到一些诟病,比如选手利用剑条变形能力,开发了甩刺等针对比赛规则和器材特化的技术。另外,击剑比赛节奏非常快,裁判肉眼无法判断零点几秒内互相击中的先后顺序,现代击剑比赛依赖电子设备判罚,其判罚原理,有的剑种依赖于选手穿戴全身金属衣,当剑条击中金属衣时形成电路闭环,触发外部亮灯提示;有的依赖于剑条头部特殊结构,当剑条顶端刺中对方,剑条头部受到压力,触发电子信号,产生亮灯提示。由于采用电子设备,击剑是目前各类兵器对抗项目中击中有效性判罚最为精确的。但仍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使用金属衣的剑种,只要被剑条碰到即为击中,无法区分力度是否达标;另外有效击中的亮灯提示均为外部亮灯,对于运动员而言,在击中瞬间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有效击中或者互中的先后顺序,需要扭头看外部亮灯才能知晓,对于运动员而言感受还是略差。另外观众如果没有一定相关知识,不一定明白外部亮灯和场上运动员胜负的正确关系。最后,击剑类运动虽然在拟真度和判罚精确度上都比较好,但是成本也是最高的,需要购买专用的器材护具并在专业场馆利用其相关电子设备才能进行这项运动。
长兵器对抗中,长枪对抗目前在国内外有一定程度的小范围比赛。长枪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被尊为百兵之王,历代战场中的主战武器,武术类和军事类历史文献以及民间武术流派对于长枪的技术保存也最为完整。长枪以刺击为最主要的攻击方式,长枪的长度通常在3米以上,重量3斤到10斤左右,枪杆用硬质木材制成,现在也有一些项目用炭纤维等材质代替。由于枪杆本身完全是硬质材质,无法通过类似整体弯曲来降低伤害,且即使采用整体弯曲的思路也会遇到短兵器项目讨论提到的技术变形问题。目前在长枪的对抗练习和比赛中,通常在枪杆头部包裹海绵或者类似软质材料来实现降低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爽,未经赵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1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橡胶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药包装用分子运动抑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