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1342.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8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强;孙百亚;吴晓明;赵跃;俞晔虎;杜法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3/32;C07D307/8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高利利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苯三 酸酐 精馏 再沸器多效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包括精馏塔、热水泵、发生器、冷凝器、真空泵、初精塔和初精塔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摒弃原有偏苯三酸酐精馏冷凝器采用的导热油冷却系统,改用热水循环冷却,并副产蒸汽用于低沸点物质脱除的初精塔,且通过排出压力设定控制初精塔釜工艺温度范围,实现了对偏苯三酸酐精馏的控制,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生产领域,涉及一种节能再沸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偏苯三酸酐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生产多种高性能的化学品,如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绝缘特种漆、涂料等。目前在偏苯三酸酐生产过程中,多采用液相空气氧化法,在200℃以上,2.2MPa压力下反应生成偏苯三甲酸,然后连续分批脱水得到粗偏苯三酸酐,最后精制采出成品。偏苯三酸酐精馏塔高沸物冷凝采用的交换冷媒为导热油,并使用单独的冷却油泵系统作循环,能耗较大,导热油吸收的热量利用率低。对于精馏塔顶产品液相回流比的控制范围也有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量利用率的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精馏塔、热水泵、发生器、冷凝器、真空泵、初精塔和初精塔釜,
所述精馏塔的一侧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与精馏塔连通的液相出料管道和进料管道,且液相出料管道的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底端中心连通设置;所述精馏塔的顶端中心设有与精馏塔连通的气相进料管道,且气相进料管道的另一端与冷凝器的下端侧部连通设置;
所述冷凝器的顶端分别设有与发生器连通的蒸汽出料管道A以及与热水泵连通的热水进料管道,且发生器与热水泵之间还通过循环水管道连通设置;
所述发生器与初精塔之间通过蒸汽出料管道B连通设置,且初精塔釜串联设置在蒸汽出料管道B上;所述初精塔与初精塔釜之间还通过液体出料管道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内部设有冷凝用的U型换热盘管以及引导精馏高温蒸汽与冷凝盘管充分接触交换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摒弃原有偏苯三酸酐精馏冷凝器采用的导热油冷却系统,改用热水循环冷却,并副产蒸汽用于低沸点物质脱除的初精塔,且通过排出压力设定控制初精塔釜工艺温度范围,实现了对偏苯三酸酐精馏的控制,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偏苯三酸酐这种热敏性的物质对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换热介质有一定的温度控制范围;本装置工作时,塔顶冷凝器管程换热介质进口管和换热介质出口管分别与热水泵和发生器连接,精馏塔顶出来的产品热蒸汽进入冷凝器壳程一侧,然后热蒸汽在负压的情况下顺着壳程设计的气相通道,也就是换热管间隙,气相与换热管交换热后被冷凝成液体,管内的热水被加热后产生蒸汽,无需更大的循环量,大大提高热量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其中,冷凝器的内部为冷凝用的U型换热盘管,内部设有挡板,可以引导精馏高温蒸汽与冷凝盘管充分接触交换热量,使气相冷凝为液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偏苯三酸酐精馏再沸器多效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1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