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产后盆骨收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0168.3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3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景;梁艳;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3 | 分类号: | A61F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后 收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后盆骨收缩装置,包括环形圈以及环形圈内侧粘接的内气垫,所述环形圈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带,另一端侧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接带与插槽滑动连接,所述内气垫内腔开设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两个弧形结构的两端共四个部位内侧均开设有滑块,所述充气腔外侧分别开设有四个滑槽,且四个滑槽分别与四个滑块滑动连接,四个所述滑槽贴合内气垫侧壁的部位均开设有气孔,且气孔中心处开设有气槽,所述气槽内腔套设有球阀。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了侧面内气垫的挤压矫正结构,实现了充气腔两个部分在使用者行走时充气向内挤压盆骨,又由于采用了滑动控制充气结构,以减少装置对于使用者行走时的限制阻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后塑身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后盆骨收缩装置。
背景技术
女性在怀孕过程中,盆骨需要承受胎儿和腹腔所增加的重量,为了顺利生产,在怀孕期间盆骨会自然的松弛,在分娩过程中盆骨会被胎儿用力的撑开,所以产后妇女的盆骨的结构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会给产后妇女带来疼痛、行走无力以及影响排便等问题,而且还会使人体的胯部变宽,如果不及时的对盆骨进行矫正来恢复体型,就会使自己的身材走样。
现有的产妇在产后恢复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各种方式和辅助装置,然而现有的产后盆骨恢复辅助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了以下的一些缺陷,首先,传统的盆骨收缩装置往往会采用束缚带的形式对于盆骨外侧进行挤压矫正,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是在人体静止时的一种挤压方式,然而人体静止时体内肌肉与骨骼贴合紧密,挤压矫正效果并不明显;其次,现有的环绕式束缚带往往对于人体行走时阻碍效果较为明显,使用时不方便日常行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束缚带对于盆骨收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产后盆骨收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后盆骨收缩装置,包括环形圈以及环形圈内侧粘接的内气垫,所述环形圈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带,另一端侧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接带与插槽滑动连接,所述内气垫内腔开设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两个弧形结构的两端共四个部位内侧均开设有滑块,所述充气腔外侧分别开设有四个滑槽,且四个滑槽分别与四个滑块滑动连接,四个所述滑槽贴合内气垫侧壁的部位均开设有气孔,且气孔中心处开设有气槽,所述气槽内腔套设有球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环形圈外侧靠近插槽的部位开设有多个卡扣,所述插接带上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限位槽,且多个限位槽之间的间距相等,多个所述限位槽分别与多个卡扣互相配合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孔贯穿滑槽两端,所述气孔的直径小于气槽的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气垫的水平截面呈圆角矩形结构,所述内气垫两侧均呈半圆环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槽靠近环形圈中心的一侧开设有通气挡板,且通气挡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气垫上端面开设有气门,且气门与充气腔相连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0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