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9810.6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2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盛况;付伟欣;吴炫烨;关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35/00;G01N3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刘星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包括本体与盖板,其中,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加样面与流道面,盖板位于本体的流道面上。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种稳定的方便量产的具有液路切换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中,微流控芯片带有多个阀门孔,可实现液路切换,微流控芯片的本体与盖板可分别采用硬质塑料和柔性材质,二者通过化学方法键合可有效防止微流控芯片在工作过程中漏液的发生,阀门孔的关闭与开放可通过电控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可用于物质检测,例如检测液体样本中待测物的含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和医疗诊断领域,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对微量液体进行操控的技术。一般的微流控芯片可以有多种选择的稳定实现液体引流、液滴发生、细胞捕获、毛细动力、离心动力等液体控制。然而对于多液路切换及阀门的需求,选择却相对单一也难以整合。目前在科研上使用最广泛的是基于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玻璃键合后制作形成的薄膜阀门。然而PDMS-玻璃芯片虽然在手工制作上较为方便,但是类似AB胶的PDMS并非批量加工的理想材料。此外,软性PDMS材料极易受温度影响发生伸缩,脱模后流道的尺寸无法保证。也有通过将橡胶片与硬质塑料压紧后形成的阀门结构。橡胶片与硬质塑料之间没有任何键合,密封是靠压紧橡胶片实现的,因此不但容易漏液,而且流道的尺寸会由于橡胶片压紧的力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量产的具有液路切换功能的微流控芯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方便量产的具有液路切换功能的可靠微流控芯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
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加样面与流道面;
至少两个加样腔室,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加样腔室自所述加样面开口,并往所述流道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流道面;
至少两个加样孔,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加样孔自所述加样面开口,并往所述流道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流道面,所述加样孔与所述加样腔室连通;
至少两个阀门孔,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阀门孔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
至少两个导液孔,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导液孔贯穿所述阀门孔的底面,并与所述加样腔室连通,所述导液孔在所述阀门孔的底面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阀门孔在所述流道面的开口面积;
检测腔室,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检测腔室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
流道,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流道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所述流道的输入端分别与各个所述阀门孔连通,所述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腔室连通;
盖板,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流道面上,所述盖板覆盖所述阀门孔、所述流道及所述检测腔室,所述盖板面向所述阀门孔的部位采用柔性材质。
可选的,所述盖板整体采用所述柔性材质。
可选的,所述柔性材质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可选的,所述本体的材质包括硬质塑料。
可选的,所述硬质塑料包括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聚合物及聚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的所述流道面通过键合方式连接。
可选的,在键合之前,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的键合面均经过等离子体处理,且所述本体的流道面进一步经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修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9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粘式钢板止水带的涂胶复合设备
- 下一篇:一种钢管加工输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