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泡棉自动分切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30467.9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0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校军;唐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然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D1/18 | 分类号: | B26D1/18;B26D7/26;B26D7/06;B26D5/02;B26D7/01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薛寓怀 |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分切机 | ||
1.一种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下压固定装置(4)、切割装置(5),所述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和下压固定装置(4)均设置在机架(1)的上方,且所述下压固定装置(4)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3)之间,所述切割装置(5)设置在下压固定装置(4)的上部,所述切割装置(5)包括:双转子电机(51)、切刀(52)、行车(53)、轨道(54),所述行车(53)设置咋轨道(54)的上部;所述双转子电机(51)设置在行车(53)的上部,所述切刀(52)设置在行车(53)居中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53)包括:第一行车轮(531)、第二行车轮(532)、第一挡板(533)、第二挡板(534)、支撑横梁(535),所述第一挡板(533)和第二挡板(534)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挡板(533)和第二挡板(534)设置在支撑横梁(535)的两端部;所述切刀(52)套设在支撑横梁(535)的居中部位;所述第一挡板(533)和第二挡板(534)截面均为凹形;所述第一行车轮(531)两个,且并列设置在第一挡板(533)上;所述第二行车轮(532)有两个,且并列设置在第二挡板(53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车轮(531)包括:第一限位轮(5311)、第一滚轮(5312)、第一齿轮(5313)、第一连接轴(5314),所述第一限位轮(5311)、第一滚轮(5312)、第一齿轮(5313)及第一连接轴(5314)依次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轴(5314)与第一挡板(533)连接;所述第二行车轮(532)包括:第二限位轮(5321)、第二滚轮(5322)、第二连接轴(5323),所述第二限位轮(5321)、第二滚轮(5322)及第二连接轴(5323)依次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轴(5323)与第二挡板(53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轮(5331)设置在轨道(54)的外侧,所述第一滚轮(5312)设置在轨道(54)的上端部;所述第二限位轮(5321)设置在轨道(54)的外侧,所述第二滚轮(5322)设置在轨道(54)的上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533)和第二挡板(534)两端部还设置有导向栓(5331),所述导向栓(5331)上套设有减振弹簧(5332),所述减振弹簧(5332)端部与一挡板(533)和第二挡板(534)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弹簧(5332)远离一挡板(533)和第二挡板(534)的一端连接有减振块(53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52)为圆形切刀;所述切刀(52)侧方设置有第二齿轮(521);所述切刀(52)居中处还设置有轴承(522);所述轴承(522)、第二齿轮(521)及切刀(52)为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齿轮(521)和切刀(52)套设在轴承(522)上;所述轴承(522)套设在支撑横梁(535)居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子电机(51)的转轴端部设置有第三齿轮(511),所述第三齿轮(511)与第二齿轮(521)配合连接;所述双转子电机(51)的转轴上远离第三齿轮(5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齿轮(512),所述第四齿轮(512)与第一齿轮(5313)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54)两端部对称设置有减振挡板(54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泡棉自动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固定装置(4)包括: 固定板(41)、气缸(42)、下压架(43),所述固定板(41)设置在机架上,且所述固定板(41)的上部还设置有刀槽(411),所述刀槽(411)与切刀(52)相配合;气缸(42)设置在固定板(41)的两端;所述下压架(43)跨设在固定板(41)的上方,且所述下压架(43)的两端与气缸(4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然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然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046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