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体积沉管管节试验预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8386.5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7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指南;刘志春;李国良;申瑾;索宏文;王志强;张川;闫迪;邵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7/18 | 分类号: | B28B7/18;G01N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曹宇飞 |
地址: | 05003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管管 试验 预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体积沉管管节试验预制装置,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地基层以及设置在地基层上方的底模模板,底模模板上方设置有外模机构,外模机构的外部两侧设置有侧向外模支架,且在外模机构的内部包裹有内模机构,内模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内模机构通过穿过连接孔的支撑件与底模模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降低了沉管管节试验预制的成本,且浇筑出来的沉管管节能够达到与实体工程接近的质量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管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沉管管节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沉管管节试验预制装置。
背景技术
沉管隧道施工方法主要用于水下隧道的建设,具有隧道埋深小、空间利用率高、防水性能好、对地层的适应性强等优点。沉管隧道施工方法产生于英国,实践于美国,发展于荷兰和日本。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在建交通沉管隧道达150余座。沉管隧道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我国已建、在建沉管隧道已达22座。相比盾构与矿山隧道,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软基适应强、管节质量高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海峡与江河间的水下通道日益增多,更多的沉管隧道将投入运营使用,因此,急需研究开发出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沉管管节。
但是沉管管节的制造一般采用液压模板系统,液压模板系统是沉管隧道工程的关键设备,多由外国进口,其结构复杂、精确度高,对沉管管节的生产精度具有非常好的控制作用,但是价额高昂;但是在沉管管节的模拟研发中,一方面由于试验经费有限,不可能单独购置沉管管节液压模板系统,另一方面模拟沉管管节又要求与工程实体接近的浇筑质量和浇筑精度,这就出现了矛盾。因此,研发出一种性能优良、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的试验用沉管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体积沉管管节试验室预制装置,能够运用有限的试验经费实现性能优良、构造简单、造价低廉、质量高、刚度大、精度好的沉管管节模型,其具体技术方案和方法步骤如下:
一种大体积沉管管节试验预制装置,包括地基层以及设置在地基层上方的底模模板,所述底模模板上方设置有外模机构,所述外模机构的外部两侧设置有侧向外模支架;所述外模机构的内部包裹有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内模机构通过穿过连接孔的支撑件与底模模板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模板、内模矩形肋板及内模支架,所述内模支架通过内模矩形肋板将内模模板支撑;
所述内模支架包括周向内模支架、横向内模支架以及竖向内模支架,所述周向内模支架连接在内模矩形肋板的内侧,所述横向内模支架和竖向内模支架呈十字交叉状连接在周向内模支架的内侧,所述竖向内模支架的下端通过穿过连接孔的支撑件与底模模板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周向内模支架、横向内模支架以及竖向内模支架均包括多个支架连接段,所述多个支架连接段之间通过支架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竖向内模支架的下端连接有竖向千斤顶,所述竖向千斤顶通过穿过连接孔的支撑件与底模模板连接;所述横向内模支架上设置有横向千斤顶。
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模机构包括外模矩形肋板和外模模板,所述外模模板通过外模矩形肋板与设置在外模模板外部两侧的侧向外模支架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模模板与外模矩形肋板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试验预制装置还包括端模模板,所述端模模板上设置有翻边,且端模模板通过翻边与内模矩形肋板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端模模板上设置有端部中廊支架和端部行车道支架,所述端部中廊支架通过内模矩形肋板将端模模板固定,所述端部行车道支架连接在端模模板外侧的顶部。
进一步限定,所述端模模板是厚度为6~10㎜的钢板,端模模板上翻边的长度为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8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