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尾气二氧化碳微藻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27590.5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4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梁峰;杜风光;刘秀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丘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苏志洋 |
| 地址: | 47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尾气 二氧化碳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尾气二氧化碳微藻固定装置,包括叠放在一起的多层透光培养箱,最底层的透光培养箱内铺设有废气进气管,最顶层的透光培养箱顶部设置有逸气口;相邻两层所述透光培养箱之间通过落水管连通,所述落水管的顶端延伸至上层透光培养箱上部,所述落水管的底端延伸至下层透光培养箱顶部;下层透光培养箱的向光侧伸出上层透光培养箱的向光侧设置从而形成透光阶梯。该工业尾气二氧化碳微藻固定装置具有设计科学、光合作用效率高、吸收效率高、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尾气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工业尾气二氧化碳微藻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森林的乱砍乱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工厂废气中就存在较大比例的二氧化碳。微藻是一种高效率光合作用生物体,其在固定二氧化碳方面性能优异,传统利用微藻固定二氧化碳的装置是简单的方形箱体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如下缺点:(1)光线从侧面照射时,由于藻液自身具有一定厚度,光的强度会被藻液削弱,从而降低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2)装置内藻液自身不流动,二氧化碳气体在穿过藻液时,气液混合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光合作用效率较低;(3)二氧化碳气体从藻液中穿过时,仅受到藻液一次吸收,总体吸收率较低。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光合作用效率高、吸收效率高、实用性强的工业尾气二氧化碳微藻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尾气二氧化碳微藻固定装置,包括叠放在一起的多层透光培养箱,最底层的透光培养箱内铺设有废气进气管,最顶层的透光培养箱顶部设置有逸气口;相邻两层所述透光培养箱之间通过落水管连通,所述落水管的顶端延伸至上层透光培养箱上部,所述落水管的底端延伸至下层透光培养箱顶部;下层透光培养箱的向光侧伸出上层透光培养箱的向光侧设置从而形成透光阶梯。
基于上述,它还包括循环管道和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上的循环泵,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最底层的透光培养箱底部和最顶层的透光培养箱顶部。
基于上述,多层所述透光培养箱的背光侧平齐设置。
基于上述,每层所述透光培养箱底部均设置有潜水式LED补光灯。
基于上述,所述废气进气管通过一进气泵外接废气存储设备,所述废气进气管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小孔。
基于上述,所述透光培养箱为玻璃培养箱。
基于上述,所述透光培养箱包括顶部开口的箱体和盖设在所述箱体上的箱盖。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将多层所述透光培养箱的向光侧设置成阶梯状结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阶梯的折射后进入藻液,扩大了光线照射范围,从而提高了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工业废气从所述废气进气管进入最底层的透光培养箱,经过一次吸收后,通过所述落水管进入上层透光培养箱,从而实现多层藻液的吸收,提高了总体吸收率,所述逸气口使多层所述透光培养箱内产生一定气压,增大了工业废气在藻液内的溶解度,其具有设计科学、光合作用效率高、吸收效率高、实用性强的优点。
所述循环泵开启后,最底层透光培养箱内的藻液通过所述循环管道进入最顶层的透光培养箱内,再通过各层之间的所述落水管,返回最底层的透光培养箱,形成循环,其与工业废气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使得气液混合程度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多层所述透光培养箱的背光侧平齐设置,使得整个装置占用空间更小,光线利用率更高;所述潜水式LED补光灯使装置在晚上也能够处理工业废气;所述废气进气管管壁上开设多个所述出气小孔,可使工业废气与藻液混合更加均匀;所述箱盖的设置方便了维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丘师范学院,未经商丘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7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