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7239.6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6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隋意;李常新;郭军红;吴晓巍;李阳;胡风云;马联胜;蔚洪恩;张炜;王婧;李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元 星形 胶质 细胞 培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包括玻璃基质盒,所述玻璃基质盒底部固定粘接有橡胶垫,玻璃基质盒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和中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插接有定位管,定位管为三根,三根所述定位管侧壁均倾斜开设有若干等孔径的胶质细胞互动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三根定位管与玻璃基质盒内腔底部的三根立柱进行配合插接,从而将培养板进行稳定住;由于在培养板上设置三根等距分布的定位管,在进行翻转培养板时,直接通过定位管进行拿取培养板即可,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共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
背景技术
目前,神经元原代培养是体外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神经系统损伤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的基础。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对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元发育、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经检索公开(公告)号 CN204752743U公开了一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属于生物实验器材领域。该培养板包括孔板、设于孔板内底面的若干个支撑座、以及搭在若干支撑座上的爬片,爬片下表面设有与支撑座上端形成限位关系的浅槽,支撑座为局部熔融状态下焊接在孔板内底面的玻璃珠或玻璃柱。虽然该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Banker培养方法星形胶质细胞生长不易控制的问题,将爬片反扣于玻璃珠或玻璃柱表面,有益于共培养体系的建立;实验过程中爬片可以从培养皿中自由取出;该培养板相对于传统transwell小室大大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共培养成功率;但是经本发明人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该技术方案中直接将爬片小心翼翼的搭置在四根玻璃柱上,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并且后期在拿取时必须将手部伸入培养基内,容易造成污染;
第二、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的爬片再倒置时,仍然无法达到稳定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包括玻璃基质盒,所述玻璃基质盒底部固定粘接有橡胶垫,玻璃基质盒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和中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立柱;
所述立柱上插接有定位管,定位管为三根,三根所述定位管侧壁均倾斜开设有若干等孔径的胶质细胞互动孔,三根所述定位管中部均水平固定套接有培养板,培养板与三根所述定位管为熔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玻璃基质盒整体呈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三根所述立柱等距分布,立柱与玻璃基质盒一体化熔融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培养板的面积小于玻璃基质盒上部开口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三根所述立柱、三根所述定位管和培养板均为玻璃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三根定位管与玻璃基质盒内腔底部的三根立柱进行配合插接,从而将培养板进行稳定住。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培养板上设置三根等距分布的定位管,在进行翻转培养板时,直接通过定位管进行拿取培养板即可,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板的立柱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7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