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织牵张闭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21424.4 | 申请日: | 2019-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1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卢德玮;刘立芳;王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德玮 |
| 主分类号: | A61B17/08 | 分类号: | A61B17/08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高敏 |
| 地址: | 65002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闭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组织牵张闭合器,包括一整根有带螺纹的接合线(1),在接合线(1)上设有两套螺帽(2)以及两片隔片(3),且在隔片(3)上设有穿线孔(31),在接合线(1)一端还设有松紧扣(4),松紧扣(4)内部设有穿线通道(41),接合线(1)的另一端能插入穿线通道(41)并旋紧,松紧扣(4)外部设有调节旋钮(42)和固定旋钮(43)。该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能有效修复闭合深部组织伤口,使伤口愈合效果更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牵张闭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能量创伤越来越多,导致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深部肌腱、骨外露、损伤后,因创面污染严重,或治疗不及时而合并严重感染,给医务人员带来严峻的考验,各种医用缝线相继出现,外科手术技术也日益提高,对于组织缺损较大的伤口,单纯依靠缝线的技术已经远远不够,医疗工作者不断研究并采用植皮术或者皮瓣修复技术来闭合大伤口,但皮瓣修复技术面临着患者的二次创伤、移植的成活率、术后功能受损、愈合美观度较差等问题。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闭合技术,是由一名来自以色列的临床外科专家发明的“皮肤牵张闭合器”,但该闭合器被用于皮肤表面,对于皮肤表面伤口修复闭合有效,不能用于深部组织伤口,但不是所有的创面都可以这样完成,同时也存在感染的风险,还有供皮区损伤,整体费用也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闭合深部伤口的组织牵张闭合器,通过对创面周边全皮层及肌肉层渐进牵张,根据皮肤延展特点,将创面范围慢慢缩小,最终不需要植皮或皮瓣将创面关闭。
具体采用了以下设计结构及设计方案:
组织牵张闭合器,包括一整根有带螺纹的接合线(1),在接合线(1)上设有两套螺帽(2)以及两片隔片(3),且在隔片(3)上设有穿线孔(31),在接合线(1)一端还设有松紧扣(4),松紧扣(4)内部设有穿线通道(41),接合线(1)的另一端能插入穿线通道(41)并旋紧,松紧扣(4)外部设有调节旋钮(42)和固定旋钮(43)。
优选的,所述接合线(1)能折成环状,且一端与松紧扣(4)固定。
优选的,所述螺帽(2)以及隔片(3)均可从接合线(1)上拆卸。
优选的,所述穿线孔(31)位于隔片(3)两端对应位置。
优选的,所述穿线通道(41)内部设有与接合线(1)上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外侧一端设有固定齿轮(411),另一端设有从斜齿轮(412)。
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42)内部连接主斜齿轮(421),主斜齿轮(421)与从斜齿轮(412)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旋钮(43)设有卡槽(431)、弹簧(432)以及固定轴(433),固定轴(433)与固定齿轮(411)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
在组织伤口下方打孔,接合线(1)由下方的孔穿入并且绕到皮肤表面,组织伤口下方通过两侧的螺帽(2)向组织伤口拧紧,使深部组织伤口闭合,将绕到皮肤表面的接合线(1)穿过松紧扣(4),通过旋转调节旋钮(42),将皮肤表面的接合线(1)收紧,使皮肤表面创口闭合,从而达到修复闭合伤口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能有效修复闭合深部组织伤口,使伤口愈合效果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旋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德玮,未经卢德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1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英语单词拼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