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滑移门高度调整的快速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1277.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3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强;韩宪兵;王旭;杨虹;王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滑移 高度 调整 快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滑移门高度调整的快速调整装置,包括:支撑元件,其被设置为将快速调整装置支撑在滑移门的下滚轮上;夹持组件,其包括:下夹座,其上设有下夹持部;上夹块,其上设有上夹持部,上夹块能够相对于下夹座线性移动,以使得夹持组件在夹持工位和打开工位之间切换;驱动组件,其与下夹座连接,以驱动上夹块随同下夹座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支撑元件线性移动;其中,上夹块随同下夹座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支撑元件的线性移动使得滑移门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下滚轮产生位移。该快速调整装置解决了滑移门下滚轮高度方向在线调整工时长且调整量不可控制,调整时需反复开关移门,以及螺栓完全松开后滑移门会发生翻转且下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调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滑移门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车型前、后门都为铰链结构,且前、后门铰链在车身车间采用同一套工装夹具安装,前、后门高度方向偏差可控性较高。通常,传统铰链后门通过上铰链、下铰链,共两个铰链与车身连接固定,一个铰链在门侧有1颗螺栓,在车身侧有两颗螺栓,上、下两个铰链共有六颗螺栓将门与车身固定,在进行后门匹配调整时,松开门侧两颗或车身侧四颗螺栓都可以实现后门两个方向调整,由于上、下两个铰链在同一垂直方向上,在进行后门高度方向调整时不会出现后门翻转的情况。
而滑移门车型前门采用铰链与车身连接固定,后门为滑移门采用滚轮与导轨结构实现移门与车身的连接固定,由于滚轮和导轨属于总装零件,在总装车间装配,前门铰链在车身车间装配,在车身车间滑移门和车身之间没有任何固定连接,所以滑移门车型前门铰链和后门滚轮无法像传统铰链门在车身车间采用同一工装夹具进行装配控制,通常在车身车间需要借助工装对滑移门进行初步匹配调整,或滑移门在车身车间不做任何调整,到总装车间再调整;滑移门通过使用三个滚轮实现门六个自由度控制。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可以设置:上滚轮、下滚轮在移门前侧,中滚轮位于移门后侧,滑移门的三个滚轮呈三角形分布,滑移门高度方向位移由中滚轮和下滚轮控制,但中滚轮和下滚轮不在同一垂直方向上。并且,在总装车间进行滑移门匹配调整时需要松开的螺栓比传统铰链后门多,譬如9-11颗螺栓,其中,下滚轮高度方向调整消耗工时最长,并且调整时需松开下滚轮四颗螺栓。而由于下滚轮和中滚轮同时支撑滑移门重量并控制移门高度方向,同时两个滚轮不在同一垂直方向上,因而,在下滚轮螺栓完全松开后,仅中滚轮支撑滑移门,滑移门在下滚轮位置会发生翻转且下落,造成之前匹配位置发生变化并且完全无法参考,因此每次调整完下滚轮,滑移门在重力和翻转作用下的高度方向匹配以及周边缝隙并不可控,在线很难通过一次调整达到匹配要求,需要反复调整且每次调整量都无法控制,而且每次调整都需开关滑移门、松/紧多颗螺栓,这就给在线调整带来很大调整工时,人机工程较差,在生产线调整工位有限且调整工时紧张的情况下,产生了大量的返工工时和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滑移门高度调整的快速调整装置,该快速调整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滑移门的下滚轮高度方向在线调整工时长且调整量不可控制,调整时需要反复开关移门,以及螺栓完全松开后滑移门会发生翻转且下落的问题。该快速调整装置可以通过把滑移门在下滚轮位置高度方向支撑住,同时可以实现滑移门的下滚轮的高度方向上的快速调整,使得操作人员调整时不用反复开关滑移门、松紧多颗螺栓,在滑移门关闭时只对该快速调整装置进行操作就可方便、快速地完成调整,在线使用准确方便,可以极大地减少在线调整工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滑移门高度调整的快速调整装置,其包括:
支撑元件,其被设置为将所述快速调整装置支撑在滑移门的下滚轮上;
夹持组件,其包括:下夹座,其上设有下夹持部;上夹块,其上设有上夹持部,上夹块能够相对于下夹座线性移动,以使得夹持组件在夹持工位和打开工位之间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1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动型肉鸡饲养笼
- 下一篇:滚筒式自清洁去除废气中布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