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体胃内部3D轮廓重构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19258.4 | 申请日: | 2019-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5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高硕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内部 轮廓 重构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体胃内部3D轮廓重构仪,包括安装基座、支柱、上基板、电动伸缩杆、数据传输软管、软管接换头、检测探头、旋转阀、采集相机、距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中控器和D轮廓处理器,所述安装基座的上侧面四角均竖向固定安装支柱,四组所述支柱的顶侧固定安装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下侧面后部分竖向固定安装背部支撑板,所述安装基座的上侧面后部分竖向固定安装腿部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将采集相机拍摄的所有胃内部照片与距离传感器在每个位置上获得的距离数据相结合,得到完整的胃内部的3D模型,通过3D模型可以判断胃内部的疾病;有效的判断病情、诊断耗时少,作用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体胃内部3D轮廓重构仪。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天就诊的病患就数以万计,由于饮食不规律等原因,胃病的发病者愈来愈多,因此针对如何高效准确的发现胃病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又称胃脘,“脘”的古音同“管”,义亦相通。故胃之上为食管,胃之下为肠管,胃居二者之间名为胃管(脘)。其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分;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人体胃内部3D轮廓重构仪,以解决上述问题。其技术可以减少探查时间、减缓病患痛苦、高效准确的寻找病因以及观察病患胃部现阶段的病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胃内部D轮廓重构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科技仪器无法高效准确的发现胃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胃内部D轮廓重构仪,包括安装基座、支柱、上基板、电动伸缩杆、数据传输软管、软管接换头、检测探头、旋转阀、采集相机、距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中控器和D轮廓处理器,所述安装基座的上侧面四角均竖向固定安装支柱,四组所述支柱的顶侧固定安装上基板,所述上基板的下侧面后部分竖向固定安装背部支撑板,所述安装基座的上侧面后部分竖向固定安装腿部支撑板,所述上基板的下侧面前侧中部竖向安装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底端固定安装旋转阀,所述旋转阀的前侧面固定连接采集相机,所述旋转阀的后侧面固定连接距离传感器,所述上基板的下侧面中部竖向安装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的两侧均设置有软管接换头,所述软管接换头的内侧固定插接数据传输软管,所述数据传输软管的前端固定安装检测探头,所述上基板的顶侧中部固定安装中控器,所述中控器的上侧固定安装D轮廓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背部支撑板的两侧板设置为弧形板,所述腿部支撑板的左、右两部分对称设置为弧形支撑板,所述背部支撑板与腿部支撑板设置于同一竖直面。
优选的,所述腿部支撑板的表侧面中部设置有卡位环,所述卡位环的两侧边通过两组固定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基板的下侧面两侧均对称安装支撑固定杆,所述支撑固定杆的内侧面设置有胸部卡位板,所述支撑固定杆的内侧面通过两组伸缩控制杆固定安装胸部卡位板。
优选的,所述检测探头与数据采集器之间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旋转阀、采集相机、距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D轮廓处理器均与中控器之间通过电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9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环保洗手系统
- 下一篇:耳鼻喉科医用探照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