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冠状静脉CT成像用造影剂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6950.1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3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安亚平;田龙海;叶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A61B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状 静脉 ct 成像 造影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冠状静脉CT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冠状静脉CT成像用造影剂输送装置,经过在靠近管体与头部连接位置处的外表面上设置连通件,经过连通件设置锚定组件和伞形封堵组件,并结合锚定组件、伞形封堵组件在充气和未充气状态下的结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在装置头部插入到冠状静脉中后的封堵以及对冠状静脉的支撑作用,避免冠状静脉血管壁贴紧,导致造影剂输入和含有造影剂的血流排出难度较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并且结合在管体上设置排液口,设置阀门,利用阀门的开合和利用冠状静脉内部的压力作用,实现将含有造影剂的血流排出处理。防止了造影剂造影完成之后的血液循环流动到人体各个部分,对肾病患者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冠状静脉CT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冠状静脉CT成像用造影剂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静脉造影成像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因此,在冠状静脉CT成像过程中,需要向冠状静脉中输入造影剂,以保证造影成像清晰,诊断准确。然而,在大量的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着肾功能不全,导致患者惧怕造影剂对肾病影响,而难以行冠脉造影,致使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过早死亡。
为此,对于冠状静脉CT成像造影剂输送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使得在对冠状静脉进行造影剂造影成像处理之后,能够实现对冠状静脉窦内部份的血流抽吸出来分析和处理,甚至能够将含有造影剂成分的血流引流出来,避免血流从冠状静脉窦内流到右心房而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610744191.1的冠状静脉血流引流器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采用阻挡部件和引流导管组成,使得根据人体冠状动脉血流规律以及人体解剖构成而设计,能够将冠脉造影胡数个心动周期的含有造影剂的冠状静脉回流的血液完全引流出体外,从而将造影剂引流出体外,而不滞留于人体,预防或减少了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可是,该冠状静脉血流引流器仅仅只能怪实现将血流引出,而无法实现将造影剂输送到冠状静脉中,满足CT成像造影需求,导致造影剂的输入与排出需要采用不同的器械和设备,造成医疗器械更换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冠状静脉CT成像用造影剂输送装置。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冠状静脉CT成像用造影剂输送装置,包括管体,管体呈内中空;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头部,头部是外表面光滑的圆锥体状结构,头部上设置有微孔,头部呈内中空,并且与管体内部连通,微孔将头部内部与外部连通;在靠近管体与头部连接位置处的管体外表面上设置有连通件,在位于头部侧的连通件上设置有锚定组件,在位于管体后端侧的连通件上设置有伞形封堵组件;锚定组件在未充气时,贴紧头部和管体连接位置处,伞形封堵组件在未充气时,贴紧管体;锚定组件在充气时,形成弧状,并远离头部;伞形封堵组件在充气时,形成圆锥体状;锚定组件与伞形封堵组件经过连通件连通供气,并被连通件固定在管体外表面上;伞形封堵组件与输气管连通,输气管与管体一体成型,并且沿着管体外表面向管体后端延伸;管体后端一体成型设置有尾部,尾部上设置有送气口,送气口内形成送气腔,送气腔与输气管连通;尾部上设置有注入管,注入管能够与管体内部连通;管体靠近尾部处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在注入管与排液管之间的管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经过在靠近管体与头部连接位置处的外表面上设置连通件,经过连通件设置锚定组件和伞形封堵组件,并结合锚定组件、伞形封堵组件在充气和未充气状态下的结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在装置头部插入到冠状静脉中后的封堵以及对冠状静脉的支撑作用,避免冠状静脉血管壁贴紧,导致造影剂输入和含有造影剂的血流排出难度较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并且结合在管体上设置排液口,设置阀门,利用阀门的开合和利用冠状静脉内部的压力作用,实现将含有造影剂的血流排出处理。防止了造影剂造影完成之后的血液循环流动到人体各个部分,对肾病患者造成影响。
为了能够避免在排液过程中,防止液体进入到注入管端,提高液体的排除效率,优选,所述的第一单向阀靠近排液管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未经贵州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6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部伤口清洗引流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条折弯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