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宽带射频同轴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6828.4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乔全宝;肖显利;胡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速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0 | 分类号: | H02H9/00;H02H9/02;H02H9/04;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射频 同轴 雷电 电磁 脉冲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宽带射频同轴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包括一体化金属本体:所述一体化金属本体的腔体内中部设有直接接触的第一容性机械结构件和第二容性机械结构件,所述第一容性机械结构件左侧设置有第一感性机械结构件,所述第一感性机械结构件左侧直接连接第一射频同轴传输线,所述第二容性机械结构件右侧直接连接第二射频同轴传输线。本实用新型的感性机械结构件短截线与金属腔体相联构成短路结构,形成雷电电磁脉冲吸收和泄放通路,具备显著的雷电电磁脉冲吸收抑制电路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宽带射频同轴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5G通信技术和毫米波太赫兹技术的到来,各类智能化和智慧化的设备将被广泛地投入到工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及改善的工程应用领域,人类社会正处于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变革进程中,各种大容量的数据信息通过都必须超宽带无线技术在快速交换和处理,因此超宽带无线设备是实现这些变革的的坚实基础之一。
但是,超宽带无线设备尤其是大型无线传输基础设备面临着来自自然界的强雷电电磁脉冲的侵扰和损毁;当前国内外商用射频同轴雷电电磁脉冲浪涌保护器最高工作频率上限是6GHz,其工作带宽无法满足大于6GHz且最高工作频率超过6GHz的超宽带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宽带射频同轴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装置,为满足超宽带无线电装备和设施能在极端气候如恶劣雷暴环境下能不间断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超宽带射频同轴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包括一体化金属本体:所述一体化金属本体的腔体内中部设有直接接触的第一容性机械结构件和第二容性机械结构件,所述第一容性机械结构件左侧设置有第一感性机械结构件,所述第一感性机械结构件左侧直接连接第一射频同轴传输线,所述第二容性机械结构件右侧直接连接第二射频同轴传输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性机械结构件短截线与金属腔体相联构成短路结构,形成雷电电磁脉冲吸收和泄放通路,具备显著的雷电电磁脉冲吸收抑制电路功能;两个容性机械结构件之间构成隔直电容,感性机械结构件构成电感,构成等效LC高通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二感性机械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性机械结构件和第二射频同轴传输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上第二感性机械结构件,构成双向互易防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体化金属本体具有2-18GHz的频率谐振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化金属本体具有2-18GHz的频率谐振特性,有利于与感性机械结构件及容性机械结构件之间形成分布电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一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和第二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一体化金属本体两端,用于紧固所述第一射频同轴传输线和第二射频同轴传输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用于将射频同轴传输线固定在一体化金属本体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和第二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特性阻抗为50欧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特性阻抗为50欧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和第二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采用法兰盘固定、挤压紧配压接或螺纹配合工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射频同轴连接转换端口采用法兰盘固定、挤压紧配压接或螺纹配合工艺,有利于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速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速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6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尾附衬套结构和连接器
- 下一篇:射频链路强瞬态电磁脉冲综合防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