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附衬套结构和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6684.2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5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顾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8 | 分类号: | H01R13/58;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廖元宝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套 结构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附衬套结构,包括外衬套和内衬套,所述外衬套和内衬套均为空心圆柱且一端均设置有外沿边,所述内衬套的外沿边向外衬套的另一端延伸形成外凸缘;所述内衬套套设于所述外衬套的内部,所述内衬套的外凸缘的内壁与所述外衬套的外沿边的端面相贴合;所述外衬套和内衬套之间形成一端封闭的用于安装防波套的环形空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尾附衬套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尾附衬套结构和连接器均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连接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尾附衬套结构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采用屏蔽式尾附,用于固定电缆、保护导线7以及保护接触体端接处不受损伤,并提高部分电磁屏蔽性能。屏蔽尾附包含屏蔽螺帽以及内、外衬套。如图2所示,内、外衬套均为圆柱肩型,外衬套1圆柱直径相较于内衬套圆柱直径略宽,外衬套1肩部相较于内衬套肩部略窄,两个衬套的肩部边缘一致,从而使内、外衬套间形成一个环形腔。
对于此类尾附结构,防波套8一般通过与尾附的内、外衬套焊接来实现导通。焊接时,先采用外衬套1与内衬套配合夹持防波套8末端,使防波套8末端仅从内衬套和外衬套1连接处露出毛刺;修剪内、外衬套之间的防波套8毛刺;焊接内、外衬套以及防波套8连接处的焊接面,最后将焊接面修锉平整,使防波套8与连接器壳体之间紧密配合。防波套8与电连接器尾附之间形成径向360°连接。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几种端接方式。有的采用滚压技术将防波套8固定于内、外衬套之间,使防波套8与连接器壳体之间紧密配合,提高端接可靠性。有的根据产品需要,设计电连接器专用尾附,防波套8与尾附之间采用钢扎带进行固定。有的尾附设有压紧机构,使屏蔽网固定于尾部附件壳体内。还有的采用记忆环,将记忆环套在防波套8上,用专用工具对记忆环加热,使其产生径向收缩,从而将防波套8沿尾附圆周360°固定。这些端接方法均能使防波套8与连接器尾附可靠连接,但存在操作工序较多、工作效率不高、尾附结构复杂或不能适用局部高温环境等问题。
对于用于与发动机附件的电气连接的连接器,用于传输各种传感器信号、控制信号、电源信号,其使用环境具有温度高、振动强度高的特点。考虑到发动机工作时传递的局部高温,会使衬套与防波套8连接处的焊接面解焊,因此,在生产实际中,采用将防波套8固定于内、外衬套之间,对向压紧内、外衬套;修剪两衬套肩部处露出的防波套8末端毛刺;再拧紧屏蔽螺帽的方式进行端接。然而,在修理或延寿过程中,需对电缆进行多次分解、测试、修理及装配。进行上述操作时,该型连接器的尾附结构及其与防波套8的端接方式可能引起以下问题:
(1)操作人员装配不当,未将夹持在内、外衬套肩部处的防波套8末端毛刺修剪整齐,即粗暴拧紧屏蔽螺帽。未修剪的端面毛刺会卡在屏蔽螺帽的螺纹上,导致屏蔽螺帽与衬套不能紧密贴合,在强振情况下,毛刺易磨损屏蔽螺帽,造成潜在隐患。
(2)内、外衬套间的环形腔末端对防波套8的紧固作用不够,强振情况下,防波套8容易松动,导致其与尾附连接不可靠。
(3)由于内衬套末端为圆形,将内衬套套入防波套8时,防波套8端面的金属丝可能从内衬套圆柱的内孔壁逸出,若未能察觉并及时处理,逸出的金属丝会刺伤导线7绝缘层,导致短路或绝缘电阻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简便、连接可靠的尾附衬套结构和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尾附衬套结构,包括外衬套和内衬套,所述外衬套和内衬套均为空心圆柱且一端均设置有外沿边,所述内衬套的外沿边向外衬套的另一端延伸形成外凸缘;所述内衬套套设于所述外衬套的内部,所述内衬套的外凸缘的内壁与所述外衬套的外沿边的端面相贴合;所述外衬套和内衬套之间形成一端封闭的用于安装防波套的环形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6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模兼容的中继转发系统
- 下一篇:超宽带射频同轴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