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4854.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7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明;庞红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沈攀攀;许亦琳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尘 收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线除尘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集风箱体和粉尘收集装置,所述集风箱体按待处理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风口、第一内腔和出风口,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第一内腔下方,所述进风口的高度高于出风口,所述集风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观察口和可开闭的辅助除尘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集风箱体之间通过风阀连通,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侧壁上设有振动器,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底部设有可开闭的卸尘口。所述粉尘收集清灰设备设于产线机台末端和粉尘排气风管系统之间,用于实现在前端进行在线收集粉尘和实时清灰,能较大幅度减少粉尘进入粉尘排气风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线除尘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产线机台设备末端直接与粉尘排气风管系统相连,在传统粉尘排气风管系统设计中,粉尘一般由末端的集尘设备收集,从前端开始到末端集尘设备之间的风管只承担输送功能,由于长时间粉尘沉积,粘结在风管内表面,导致风管过风面积不断缩小,系统压力损失不断上升,必须通过停机停产的方式,使用大量人工拆除风管进行清除风管内壁沉积的粉尘,既影响产能,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设备,所述粉尘收集清灰设备设于产线机台末端和粉尘排气风管系统之间,用于实现在前端进行在线收集粉尘和实时清灰,能较大幅度减少粉尘进入粉尘排气风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尘收集清灰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集风箱体和粉尘收集装置,所述集风箱体按待处理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风口、第一内腔和出风口,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第一内腔下方,所述进风口的高度高于出风口,所述集风箱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观察口和可开闭的辅助除尘口,所述观察口与所述集风箱体之间通过风阀连通,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侧壁上设有振动器,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底部设有可开闭的卸尘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风箱体的第一内腔为圆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内腔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位于集风箱体的末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除尘口和观察口分别设于靠近出风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第二内腔为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开口按粉尘沉降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观察口为透明盲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阀为手动风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除尘口为不锈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粉尘收集清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集风箱体
11 进风口
12 第一内腔
13 出风口
2 粉尘收集装置
21 第二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4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锂电池浆料气泡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四肢伤口清洗引流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