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1552.0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4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左晓俊;索鹏程;陈春伟;张帅;李阳;许正文;徐强强;孙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能耗 移动 雨水 资源 收集 利用 装置 | ||
1.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跌水池(1)、波浪形挡板(2)、出水管(7)、水平截留管(8)、水平截留管出水管(10)、消毒存储池(11)和积流腔(16),所述跌水池(1)的上端开口并形成雨水径流进水口,跌水池(1)的下部设有排泥口(5)和跌水池出水口(6),且跌水池出水口(6)位于排泥口(5)的上方,若干个波浪形挡板(2)分层且水平设置在跌水池(1)内,且相邻的两波浪形挡板(2)相互交错布置,在波浪形挡板(2)每个沟壑处设有滑泥孔(4),在每块波浪形挡板(2)的下方倾斜固定一块滑泥板(3);
所述出水管(7)的一端与跌水池出水口(6)相连通,另一端与积流腔(16)相连通,水平截留管出水管(10)的一端与积流腔(16)相连通,另一端与消毒存储池(11)连接,所述水平截留管(8)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式结构,水平截留管(8)的开口端与积流腔(16)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流腔(16)和水平截留管(8)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式结构,积流腔(16)的开口端与水平截留管(8)的开口端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截留管(8)的封闭端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出水管(7)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水平截留管出水管(10)与所述出水口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截留管(8)由若干个菱形管(9)相互固定并组成,且每个菱形管(9)相互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菱形管(9)包括正三角管(12)和倒三角管(13),正三角管(12)与倒三角管(13)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式结构,正三角管(12)和倒三角管(13)相互固定连接后形成菱形管(9),在正三角管(12)与倒三角管(13)的结合面上设有通孔(17),正三角管(12)与倒三角管(13)之间的腔体通过通孔(17)相贯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管(9)的底角棱线上相隔一定间隙设置若干滑泥槽(15),并在菱形管(9)的底角上固定滑泥道(14),滑泥槽(15)与滑泥道(14)相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三角管(12)内部均匀填充有石英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低能耗可移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泥板(3)在波浪形挡板(2)下方向下倾斜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15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水联合循环立式冷渣器
- 下一篇: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用沟渠去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