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0317.1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7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盛;沈博;缪洁良;章剑;黄宇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K26/04;B23K26/08;B23K26/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辅助 铣削 加工 装置 | ||
一种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立柱2、计算机3、横梁4、XY移动平台5、气缸6、电主轴模块7、Z向移动平台8、激光头9、激光器10、UV移动平台11、旋转平台12、载物台13、微铣刀14和工业相机15,其特征是底座1上安装有立柱2、横梁4和XY移动平台5;Z向移动平台8安装在横梁4上,微铣刀14通过电主轴模块7安装在Z向移动平台8上;激光器10通过光纤连接安装在旋转平台12上的激光头9,再通过UV移动平台11安装在Z向移动平台8上;载物台13安装在XY移动平台5上,工业相机15安装在载物台13侧上方,用于加工过程监测;通过计算机3控制所有运动平台、工业相机15和激光器10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辅助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了一种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加工技术在加工复杂微型精密零部件时由于零件尺寸复杂、尺寸微小,部分待加工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等特性,常造成微细刀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加工精度低等问题。
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技术相比较于传统的铣削加工有着诸多优点,采用高能量激光作为热源,通过激光对材料表面进行加热软化,可有效减少刀具磨损,延长刀具寿命,同时可以提高加工效率,改善加工表面质量。这为解决难加工材料的微加工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微加工技术刀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立柱2、计算机3、横梁4、XY移动平台5、气缸6、电主轴模块7、Z向移动平台8、激光头9、激光器10、UV移动平台11、旋转平台12、载物台13、微铣刀14和工业相机15,其特征是微铣刀14装夹在电主轴模块7上,通过支架安装在Z向移动平台8上;激光器10通过光纤连接安装在旋转平台12上的激光头9,旋转平台12安装在UV移动平台11上,UV移动平台11安装在Z向移动平台8上;气缸6安装在Z向移动平台8两侧用于平衡重量,Z向移动平台8安装在横梁4上,横梁4安装在立柱2上,立柱2安装在底座1上;载物台13安装在XY移动平台5上,XY移动平台5安装在底座1上;工业相机15通过Z向移动平台8上的支架安装在载物台13侧上方,用于加工过程监测;通过计算机3直接控制XY移动平台5、Z向移动平台8、UV移动平台11、旋转平台12、工业相机15和激光器10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该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装置结构灵活,便于更换配件。
(2)通过激光加热软化材料表面后再进行微铣削,可有效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立柱,3.计算机,4.横梁,5.XY移动平台,6.气缸,7.电主轴模块,8.Z向移动平台,9.激光头,10.激光器,11.UV移动平台,12.旋转平台,13.载物台,14.微铣刀,15.工业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0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机房自动节能罐式蓄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锈球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