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束缚功能的大鼠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0082.6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1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向盈盈;宋飞;于鸿滨;周静;李燕;杨向红;夏志刚;秦榕;卢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延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高敏 |
地址: | 65003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束缚 功能 大鼠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束缚功能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半圆柱体、隔板、弧形板、钢卷条、束缚网袋;半圆柱体均为中空结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二者可以组成一个圆柱体;在任意一半圆柱体内壁设置隔板,隔板一端与半圆柱体封闭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弧形板,通过弧形板与半圆柱体内壁固定相连,隔板与半圆柱体内壁形成收纳腔;钢卷条一端穿过弧形板置于收纳腔内,另一端位于弧形板外侧置于收纳腔外,收纳腔内的钢卷条上固定连接束缚网袋。本实用新型除了常规对大鼠进行固定外,设有束缚网袋,可是其大小贴合大鼠体积可大鼠进行更好的束缚。从而减少了实验人员被咬伤、刮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实验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束缚功能的大鼠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大鼠是药理学、生理学、毒理学和免疫学等学科开展动物实验研究需要选择的常用动物品种之一,根据不同的实验研究目的,实验人员要求对大鼠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例如麻醉注射、病原菌注射、采集尾血、胃饲、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针灸,来达到麻醉、药物治疗、模型制备等一系列效果。实验用大鼠攻击性强,性情较凶猛、易被激怒、四肢灵活,并且活动能力强,难于固定。大部分实验操作都是在大鼠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捕捉固定大鼠不易。针对大鼠的性情,如果是初次操作者,难以固定住大鼠,且还会存在让逃逸,或者激怒大鼠,从而咬伤操作者,或者被大鼠脚部刮伤。
目前的大鼠固定装置空间封闭,功能单一,由于大鼠在其内可能会加速活动,固定装置的结构会卡到大鼠,对大鼠伤害性大。进而容易导致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激惹咬人,或者抓伤人。所以如何安全有效的对实验用的大鼠进行固定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束缚功能的大鼠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验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能够适应不同周龄的大鼠固定,稳定性好、结构简单且造价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束缚功能的大鼠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半圆柱体,其特征在于:半圆柱体均为中空结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开口,二者可以组成一个圆柱体;任一半圆柱体内壁设置隔板,隔板一端与半圆柱体封闭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弧形板,通过弧形板与半圆柱体内壁固定相连,从而实现束缚装置与半圆柱体的连接,隔板与半圆柱体内壁形成收纳腔。钢卷条一端穿过弧形板置于收纳腔内,另一端位于弧形板外侧置于收纳腔外,卷曲收纳腔外的钢卷条可以改变其在隔板上长度;收纳腔内的钢卷条上固定连接束缚网袋。
进一步,两个半圆柱体外壁设置相适配的数个棉条和尼龙扣带,使二者可以组成一个圆柱体。
进一步,靠近大鼠腹部的半圆柱体体壁上设置数个注射孔,用于注射实验药物。
进一步,隔板的长度与半圆柱体高度一致,隔板的宽度小于半圆柱体底面半径的长度,使隔板与半圆柱体内壁形成的收纳腔体积最大化。
进一步,束缚网袋包括袋体和袋口,为一体成型结构;束缚网袋袋体固定连接于收纳腔内前端与隔板相接触的一侧钢卷条上,使束缚网袋袋体可以随着钢卷条运动。
进一步,隔板的前端开设一开口,使与钢卷条连接处于收纳腔中的束缚网袋可以通过此开口达到收纳腔外部。
更进一步,束缚网袋袋体内对称均匀分布四个套袋,可将大鼠的四只脚套于套袋中,防止刮伤人。
更进一步,束缚网袋袋口处固定连接与袋口形状相适配收缩套,收缩套上设有一开口,收缩绳贯穿收缩套内,收缩绳两端从开口处穿出,并穿过收缩绳扣内,从而实现束缚网袋袋口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延安医院,未经昆明市延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0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植大棚
- 下一篇:防止城市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