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壳体以及变速器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8596.8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9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1 | 分类号: | F16H57/021;F16H57/037;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笋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壳体 以及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壳体以及变速器和车辆。该变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本体上开设有轴承孔和油槽,所述油槽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且与所述轴承孔连通,所述轴承孔的周围还设置有导油腔,所述导油腔与所述油槽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壳体,通过设置导油腔和油槽,可以重复利用飞溅的润滑油,确保足够油量的润滑油对差速器轴承润滑,保证差速器轴承润滑良好,减少差速器轴承烧蚀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壳体以及变速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在工作时,差速器轴承上的润滑油会飞溅在容纳腔内,现有结构通常在差速器轴承孔附近设置油槽,将差速器附近飞溅起的润滑油接到轴承孔内,这种结构仅能回收一部分飞溅的润滑油,从而导致差速器轴承润滑油量不足,差速器轴承有烧蚀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速器壳体,可减少差速器轴承烧蚀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变速器壳体的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变速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本体上开设有轴承孔和油槽,所述油槽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且与所述轴承孔连通,所述轴承孔的周围还设置有导油腔,所述导油腔与所述油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壳体,通过设置导油腔和油槽,可以重复利用飞溅的润滑油,确保足够油量的润滑油对差速器轴承润滑,保证差速器轴承润滑良好,减少差速器轴承烧蚀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油腔构造为锥形腔,且所述导油腔的小径端与所述轴承孔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重合,所述导油腔的大径端朝向所述容纳腔所在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腔的小径端与所述油槽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油槽的下侧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油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油腔的小径端,所述挡油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构造为平板。
进一步地,所述油槽的靠近所述轴承孔的一端低于所述油槽的远离所述轴承孔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器,包括上述的变速器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器。
所述速器和车辆与上述的变速器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变速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变速器壳体在油槽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壳体本体1、轴承孔11、油槽12、导油腔13、小径端131、大径端132、挡油板14、变速器壳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8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