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用汽车尾管排气气体的线上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07776.4 | 申请日: | 201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4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田耀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强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曾凤云 |
| 地址: | 262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验 汽车 排气 气体 线上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验用汽车尾管排气气体的线上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立板;所述底板为底面带有四个移动轮的长方形板,此长方形板顶部开设有减重孔,并且在其顶面略右侧位置通过焊接的一根立管支撑焊接有一根横向管;所述横向管的右端开设有连接口,通过此连接口在其右侧贯穿并焊接有外接管;所述立板焊接于底板的顶面右侧位置处,且位于立管的右侧;可以将左侧收集的浓度性气体进行感应,并且气体受右侧夹放机构夹紧后,不会有大量气体排出,因此不但可以将气体更好的检测而还有环境保护功能,而且检测完毕后,可以打开中间第二部分底部的阀门将采集的气体注入水箱中,减少检测时气体外排的数量,功能结构得到了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测装置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检验用汽车尾管排气气体的线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生产线上,最后一道工序是汽车下线,下线之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所生的尾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多采用现有的手持式小型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是将小型手持式检测仪放在汽车尾管部,汽车尾管发出的气烟进行同步检测其排气是否达标,现有的这种检测方式,并不能更加全面的将汽车尾管所排出的气体进行集中性、更全面的检测,且这种小型检测仪气放在汽车尾排管附近检测尾气时,首次排出的气体浓度不够,因此检测质量也存有缺陷,而等待尾管排出浓度气体时,又会使车间环境造成污染。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检验用汽车尾管排气气体的线上检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验用汽车尾管排气气体的线上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上述应用手持式气体检测仪检测气车尾管排放气体质量的方式,并不能更加全面的将汽车尾管所排出的气体进行集中性、更全面的检测,且这种小型检测仪气放在汽车尾排管附近检测尾气时,首次排出的气体浓度不够,因此检测质量也存有缺陷,而等待尾管排出浓度气体时,又会使车间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用汽车尾管排气气体的线上检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检验用汽车尾管排气气体的线上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立板;所述底板为底面带有四个移动轮的长方形板,此长方形板顶部开设有减重孔,并且在其顶面略右侧位置通过焊接的一根立管支撑焊接有一根横向管;所述横向管的右端开设有连接口,通过此连接口在其右侧贯穿并焊接有外接管;所述立板焊接于底板的顶面右侧位置处,且位于立管的右侧;所述立板的右端面中间位置按水平样式又接有一块板件,通过这块板件又支撑点焊连接有一处检测舱;所述外接管贯穿经过立板与右侧的检测舱形成贯穿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管的左端贯穿有集气舱,且此集气舱为前扩口状结构,在其前侧焊接板上贯穿有一根带有第一阀门的尾管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管的左侧段安装有第二阀门,且在此管段的左侧底部位置处,向下贯穿有一根带有第三阀门的管件,且此管件的底端又贯穿连接有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以及其顶部所贯穿的管件,位于第二阀门所在位置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舱收口状的腔体座结构,其右侧收口区中焊接有上下两片弹簧夹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由三大部分构成,左侧通过集气机构可以将生产线上的汽车尾气排出的烟气进行一定时间的收集,通过阀门控制使得时间性积攒的气体顺着中间第二部分的管道进入右侧第三部分的收口式检测区机构内,因此将现有的手持式小型气体检测仪夹放在右侧区后,可以将左侧收集的浓度性气体进行感应,并且气体受右侧夹放机构夹紧后,不会有大量气体排出,因此不但可以将气体更好的检测而还有环境保护功能,而且检测完毕后,可以打开中间第二部分底部的阀门将采集的气体注入水箱中,减少检测时气体外排的数量,功能结构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强,未经王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77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自适应便捷加注接头
- 下一篇: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