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04237.5 | 申请日: | 201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9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白东明;刘武;王娜;张辰旸;杨晓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马天顺;李凤岐 |
| 地址: | 721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阻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包括:带孔阻尼器、缓冲柱以及螺钉;其中,所述带孔阻尼器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卸油孔,所述缓冲柱为中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位于所述缓冲柱下方并部分位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所述缓冲柱的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卸油孔,所述第二卸油孔与所述缓冲柱垂直;所述螺钉位于所述缓冲柱顶端,所述螺钉的螺杆位于所述缓冲柱空腔内并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回油阻尼器,能够实现了缓冲作用强和喷溅效果小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液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
背景技术
高压液压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系统,具有驱动力高、驱动稳定、灵活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大型或重载场合;油泵能够产生高压液压油,由管路传递至直线式或旋转式执行器中,向外输出动力,动作完成后,打开回油管路阀门,高压液压油经管路回到油泵的油池中;在某些使用环境中,在动作完成时负载会依然存在,在管内高压和负载的双重作用下,液压油回流速度较快;请参见图1,现有的小型高压油泵通过内部的阻尼器上的小孔限制回油流速。
但是现有的阻尼器的缓冲作用较差,阻尼器小孔直径与缓冲效果直接相关,小孔直径越小,缓冲作用越好,但在含杂质的油液的高速冲刷下,小孔直径会因磨损而缓慢增大,回油速度亦逐渐增大,导致缓冲作用降低;同时,由于阻尼器常安装于回油管路末端,与油池直接相连,经过阻尼器小孔的高速油流会直接喷到油箱顶部或底部,若喷到顶部,溅起的油可能会从油窗等缝隙渗出,污染使用环境;若喷到底部,则会冲起底部沉淀的杂质,使油液浑浊影响油泵芯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带孔阻尼器、缓冲柱以及螺钉;其中,所述带孔阻尼器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卸油孔,所述缓冲柱为中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位于所述缓冲柱下方并部分位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所述缓冲柱的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卸油孔,所述第二卸油孔与所述缓冲柱垂直;所述螺钉位于所述缓冲柱顶端,所述螺钉的螺杆位于所述缓冲柱空腔内并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带孔阻尼器与所述缓冲柱螺纹连接,所述带孔阻尼器的其余部分与油泵基体的出油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通过设置若干卸油小孔以及缓冲柱,完成了对油液的缓冲和卸油方向的改变,从而避免过度冲溅油箱,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或者引起油液浑浊;
2、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回油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孔阻尼器;2-缓冲柱;3-螺钉;4-第一卸油孔;5-第二卸油孔;6-油泵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4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