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模具闷头加工用的夹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1116.5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3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强;王春坊;杨永贞;顾俊华;陈佳熠;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6/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模具 闷头 工用 夹具 结构 | ||
一种玻璃模具闷头加工用的夹具结构,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包括底盘,设在机床的回转架的分度盘上,回转架设在机床的移动平台上;夹具底座,其一侧上部的居中位置设铣刀第一让位腔、另一侧上部的居中位置设铣刀第二让位,该铣刀第二让位腔与铣刀第一让位腔对应,其中:铣刀第一让位腔的腔口与铣刀第二让位腔的腔口的方向彼此相反并且各与外界相通;第一挡块和第一压块在对应于铣刀第一让位腔的两侧的位置设置在夹具底座上;第二挡块和第二压块在分别对应于铣刀第二让位腔的两侧的位置设置在夹具底座上。保障铣加工精度,确保闷头成品的质量;节约劳动力;减轻工装作业强度,提高夹装效率,体现良好的铣加工作业进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闷头加工用的夹具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利用吹-吹法制作瓶罐类玻璃容器如啤酒瓶、红酒瓶、汽水瓶、各种调味瓶乃至日用化妆品瓶普遍需使用初模、成型模,处于熔融状态的玻璃熔体引入初模,在初模内吹制成型出玻璃容器雏形(业界习惯称初坯),再由机械手将初坯转移至成型模中吹制成型,最终得到成品玻璃容器。为了确保进入初模内的玻璃熔体成功地吹制出前述的初坯,因而还需为初模配备一闷头,在对进入到初模内的玻璃熔体吹制出初坯的过程中,闷头处于与初模的配合状态,反之则移离于初模。闷头的功用有二:一是对进入到初模内的玻璃熔气扑气;二是压料,以避免位于初模下方的吹气机构在吹气时玻璃熔体从初模内向上泛出。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闷头结构的技术信息,如CN203639314U(一种闷头)、CN204058229U(玻璃模具初模用的闷头结构)和CN104803586B(一种可替换的玻璃模具闷头),等等。
进而如业界所知,尽管因初模的有所不同而使闷头的形状乃至构造也有所不同,但是闷头满足与行列机的结构体系的阀体机械手的连接要求是大致相同的,具体地讲,在闷头上通常加工有阀体机械手配接腔,该阀体机械手配接腔也称阀体机械手配接槽(以下同)并且在闷头的对应两侧各有一个。
为了确保上述阀体机械手配接槽与阀体机械手的固定连接效果,通常需对阀体机械手配接槽付诸机床的铣刀进行铣加工,已有技术将闷头夹装于机床并由机床进行铣加工的过程是:由工人以横向夹装方式夹住闷头,铣刀以向下竖直状态对闷头一侧的前述阀体机械手配接槽进行铣加工,铣加工完成后,由工人取下闷头并将闷头转过180°进行二次夹装,以便由铣刀对闷头另一侧的阀体机械手配接槽进行铣加工。前述过程的欠缺之一,由于每次对闷头完成两个阀体机械手配接槽的铣加工需进行两次夹装,因而会因频繁夹装而影响加工精度,使闷头的成品质量难以保障;之二,由于在整个铣加工过程中,值机工人需始终盯着机床,以便不失时机地进行第二次夹装,因而一人一机效率低并且不利于节省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之三,由于铣加工的方式表现为纵向铣加工,因而必须充分保障对闷头夹装的可靠性,于是导致工人的作业强度大。鉴于前述,探索结构合理的适用于夹装闷头的夹具具有积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1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