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94298.8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8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陆付欢;崔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3/38;H02K3/24;H02K9/28;H02K15/10;H02K1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机 电枢 换向器 预留 径向 风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电枢换向器端端部打箍时,先包覆绝缘纸垫,并预留10mm空间作为标记,然后在使用无纬带绑扎时,电枢换向器端线圈引线处预留相应尺寸不打箍,原本密封贴合且贴合部留下死角的电枢换向器端线圈引线由此形成通畅的径向风路结构,利于碳粉排出,配合无纬带绑扎工艺,有效解决由于直流电机碳粉堆积而造成电枢线圈匝间短路的严重事故,极大的减少直流电机的故障率,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机领域的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直流电机电枢的电枢线圈端部紧固普遍采用无纬带绑扎。绑扎方式通常从换向器竖板起打到离电枢铁心20-30mm为止,这种电枢结构使得电枢换向器端线圈引线处存在死角,电机运行中产生的电刷碳粉易进入该死角区域,日积月累碳粉会越积越多,由于电枢线圈引线及换向器竖板存在裸铜,当碳粉等导电粉尘进入该死角后,无法排除,极易造成匝间短路,致使换向器恶化,线圈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及其无纬带绑扎工艺,有利于碳粉排出,减小了电枢换下器端匝间短路的风险。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包括电枢换向器端及电枢换向器端线圈;
所述电枢换向器端包括竖直设置的位于所述电枢换向器端端部的换向器竖板,所述电枢换向器端外侧包覆有绝缘纸垫,所述绝缘纸垫的边界距离所述换向器竖板10mm,所述电枢换向器端线圈设置在所述绝缘纸垫外侧,其外侧包覆有无纬带,所述无纬带打箍处与所述换向器竖板之间预留10mm通风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电枢换向器端端部打箍时,先包覆绝缘纸垫,并预留10mm空间作为标记,然后在使用无纬带绑扎时,电枢换向器端线圈引线处预留相应尺寸不打箍,原本密封贴合且贴合部留下死角的电枢换向器端线圈引线由此形成通畅的径向风路结构,利于碳粉排出,配合无纬带绑扎工艺,有效解决由于直流电机碳粉堆积而造成电枢线圈匝间短路的严重事故,极大的减少直流电机的故障率,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包括电枢换向器端1及电枢换向器端线圈2。
电枢换向器端1包括竖直设置的位于电枢换向器端1端部的换向器竖板11。在原有设计中,电枢换向器端线圈2的引线与换向器竖板11不存在通风结构,使得电枢换向器端线圈2的引线与换向器竖板11形成死角,碳粉等等导电粉尘易进入该死角处,并形成累积,易造成电机匝间短路,线圈烧毁的严重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枢换向器端1外侧包覆有绝缘纸垫12,绝缘纸垫12的边界距离换向器竖板11的距离为10mm。电枢换向器端线圈2设置在绝缘纸垫11外侧,其外侧包覆有无纬带13,无纬带13打箍处根据绝缘纸垫12与换向器竖板之间的距离,预留10mm通风间隔14,使电枢线圈端部引线处径向贯通,使得碳粉能够在该处进行通风清楚的清理。
应用于该直流电机电枢换向器端部预留径向风道结构的一种无纬带绑扎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电枢换向器端表面包覆电枢换向器端线圈层间绝缘纸垫;
步骤2,在电枢换向器端线圈引线处使用无纬带打箍,打箍处预留10mm尺寸径向通风道,便于碳粉等导电粉尘进入引线死角后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42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薄煤层的分体式液压支架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多路控制的电容式触摸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