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92685.8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5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车飞;张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邦高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2 | 分类号: | B01D53/72;B01D53/78;B01D53/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催化 吸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属于尾气吸收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本体,所述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本体包括内部中空且填充有大量吸收液的储槽,以及位于储槽内的环氧乙烷气体分布器本体,所述环氧乙烷气体分布器本体上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连通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两端和至少两排气管相连通,排气管的端部封闭设置,所述排气管上开设有大量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仅开设于排气管远离液面的一侧,所述排气孔全部位于吸收液的液面下。本实用新型环氧乙烷经由排气孔排出后,先布满分布器下方吸收液,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提高了吸收液对环氧乙烷的吸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吸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环氧乙烷(E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2H4O,它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而且易燃易爆,以前常被用来制造杀菌剂。在生产中使用环氧乙烷时,凡是使用氮气加压进料的方法,车间环氧乙烷计量槽和储槽都必须有放空,这放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少量环氧乙烷,而且这种放空气带有一定压力,总流量300 m3/h,要处理干净这种环氧乙烷的废气,通常在整个废气处理流程中增设催化鼓泡吸收装置,并且用水作为吸收液,通过在水中加催化剂、酸或碱来促进环氧乙烷的吸收。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催化鼓泡吸收装置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立式催化鼓泡吸收装置在废气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一般立式催化鼓泡吸收装置中会加装喷淋塔,其工作原理为气液两相反向运动并在气液界面相互接触,必须有液体循环泵,将吸收液喷淋在填料上,让液体在填料中吸收废气(例如环氧乙烷)。这种吸收方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立式并不适用,它具有如下的缺点,例如占地面积大,平面受力限制,需要额外加设液体循环泵,费电且成本高等。
现有的催化鼓泡吸收装置为了提高鼓泡吸收效率,常常在催化鼓泡吸收装置内加装分布器。其中分布器主要由进气管、通气管和排气管排组成,排气管4上开设有大量排气孔,上述排气孔均匀分布在排气管的圆周侧壁上。操作者可将上述分布器安装在催化鼓泡吸收装置内,并且在催化鼓泡吸收装置内填充吸收液,以达到吸收废气的作用。同时再将通气管的进气端与输送管连通,输送管可将位于车间内未被利用的废气(例如环氧乙烷)可排入到通气管内,随后经由排气管的排气孔排入到催化鼓泡吸收装置内,并与吸收液接触后被吸收液吸收,此时即可达到吸收废气(例如环氧乙烷)的目的。
上述排气管的圆周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气孔,此时位于排气管靠近进气管一侧的排气孔受到的液体压强较小,而远离进气管一侧的排气孔收到的液面压强较大,此时大量的环氧乙烷会从液体压强较小的一侧排出。但是当吸收液的液面过低时,会出现分布器将环氧乙烷直接排入储槽的空腔内而非液面下,此时环氧乙烷与吸收液仅在气液界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吸收效率较差。若当吸收液的液面过高时,此时环氧乙烷依旧会从液面压强交小的一侧排出,此时排液管下方的排气孔排出量较少,甚至没有,而当排气管上方的吸收液吸收环氧乙烷的含量达到饱和时,部分环氧乙烷可能会直接溢出到储槽的空腔内,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吸收液对环氧乙烷的吸收效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环氧乙烷经由排气孔排出后,先布满分布器下方吸收液,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提高了吸收液对环氧乙烷的吸收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包括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本体,所述卧式鼓泡催化吸收装置本体包括内部中空且填充有大量吸收液的储槽,以及位于储槽内的环氧乙烷气体分布器本体,所述环氧乙烷气体分布器本体上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连通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两端和至少两排气管相连通,排气管的端部封闭设置,所述排气管上开设有大量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仅开设于排气管远离液面的一侧,所述排气孔全部位于吸收液的液面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邦高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邦高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26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装夹模仁的治具
- 下一篇:一种LED红外背部理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