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盒式滤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91682.2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4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李勇;荚川;郑华;王广金;郑兰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B01D46/00;G21C1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熊曦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专设 安全 系统 盒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盒式滤芯结构,滤芯结构为开口盒式结构,滤芯结构各面均设置滤孔;过滤流体通过开口截面进入滤芯结构内部,经滤芯结构各面过滤后流出滤芯结构;通过该滤芯结构过滤流经滤芯的流体介质中杂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介质过滤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盒式滤芯结构。
背景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核电站发生的这些事故引发了核电安全当局对现有地坑滤网设计合理性的质疑和对反应堆大破口失水事故下长期再循环阶段相关研究的重视,并开展了系列研究。
核电站的运行事件和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来针对地坑滤网性能评价方法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不足:
1)原来认为小尺寸的碎片能通过滤网,不会造成滤网堵塞,但实际上由于一些纤维性物质的存在,在地坑滤网表面会形成一个更细的纤维床,该纤维床将对这些小尺寸的碎片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并造成其在滤网上的堆积,对地坑滤网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2)穿过地坑滤网的细小碎片随反应堆应急冷却系统进入堆芯,可能在燃料组件入口或定位格架处沉积,导致堆芯冷却剂流动受阻,影响堆芯余热安全导出,对核电站安全有严重影响;
3)高能管道断裂产生的碎片数量比原来预计的会更多,碎片会更细小(这样更易于迁移),并且与相同数量的单一种类碎片相比,不同种类碎片(如纤维状物质和颗粒状物质)的组合能导致更大的压头损失,进而影响安注、安喷泵的有效汽蚀余量;
4)化学反应也可能产生碎片,而且这种碎片都很小,有时还可能产生纤维状物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沉淀会在地坑滤网或燃料组件的纤维床上形成二次沉积,导致地坑滤网或燃料组件的阻力特性进一步恶化。
针对以上认识更新,国际、国内开展了一系列过滤器的碎渣堵塞实验研究,以验证在碎渣堵塞条件下安全壳地坑滤网的性能。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核电站需按照更大过滤面积的过滤器以保证其压损性能能够满足专设安全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过滤器安装空间内布置更大的过滤面积,给核电站的过滤器设计和改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开发一种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盒式滤芯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大过滤面积,达到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布置更多过滤面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能够阻挡过滤核电站LOCA事故后安全壳内换料水箱以及安全壳地坑水介质中的各种碎渣,保证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的功能完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盒式滤芯结构为一面开口的长方体盒式结构,盒式结构的四个侧面和底面上设置过滤孔,开口截面为喇叭口形式,流体介质从前端开口流入,由底面及四个侧面上的滤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盒式滤芯结构,所述结构为盒式结构,盒式结构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开口,盒式结构的四个侧面和底面上均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流体介质从前端开口流入,由底面及四个侧面上的过滤孔流出。
优选的,所述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盒式滤芯结构为核电站过滤器中的过滤单元。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横截面为喇叭口形状,开口的入口端尺寸大于开口的出口端尺寸。
优选的,若干过滤孔均匀分布在盒式结构的四个侧面和底面上。
优选的,盒式结构包括:一个U型滤板和两个侧滤板;两个侧滤板分别与U型滤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拼接组成所述盒式结构。
优选的,U型滤板采用长方形滤板按照所需尺寸进行折弯而成;长方形滤板两端面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向U型结构外侧进行折弯一定角度。
优选的,侧滤板一端采用与U型滤板相同的梯形结构并折弯,折弯角度与U型滤板端面折弯角度相同;侧滤板另一端设置凹槽,用于滤芯结构的安装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91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