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净化水质的生态透水坝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88714.3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伍佑伦;宋文杰;彭杰帅;姚纪华;何香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2 | 分类号: | E02B8/02;E02B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熊靖宇 |
地址: | 41001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水质 生态 透水 | ||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生态透水坝,包括坝体和坝体基座。坝体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坝体基座上的前坝体、中坝体、后坝体和盖板,前坝体和后坝体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中坝体的两侧,中坝体内填装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环境矿物材料形成净化层,盖板卡装在中坝体的顶部;坝体基座包括底板和翼缘板,底板和翼缘板为一个整体,底板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与坝体的底部宽度相匹配,翼缘板布置在底板的两侧,翼缘板的间距与坝体垂直水流方向的长度相匹配,翼缘板的高度与河岸的高度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并且具有较好的截污能力,可以缓减上游污染物对下游河道水体的污染,具有治污效果好、构造简单、建造成本低和稳固耐久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流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净化水质的生态透水坝。
背景技术
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污水、各种养殖场的废水没经过集中处理,随意排放,特别是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这些污染物随着雨水流进河流和湖泊而导致污染。除了农村地区外,城市也有面源污染,各种垃圾渗滤液、一些餐饮行业的随意排水、一些小企业违法偷排污水,虽说都是点源污染,但城市人口密集,这些点数量众多,连接起来,就成为污染严重的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最终会汇集到河流湖泊中,造成污染,根据这一特点,在其入口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或者将其引入另一个地方,比如支流,处理后再排入河流湖泊中。如今采用较多的就是人工湿地和前置库系统,但其均有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下暴雨时,不能阻止暴雨径流,而最大的污染往往由暴雨径流带入河流湖泊。
生态透水坝能够拦截暴雨径流,坝体本身能对污染水体进行过滤、微生物分解等净化处理,因此早已被应用到面源污染的治理中。传统的生态透水坝是由不同级配的砾石堆砌而成,结构设计欠合理,本身不牢固,在水流拖曳力的作用下,前后坝体的骨料会发生滑移,导致坝面的崩塌,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坝内的细集料会流失,导致坝体渗透系数增大,功能丧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可治理污染、建造成本低的可净化水质的生态透水坝,适宜在中小河流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生态透水坝,包括坝体和坝体基座,所述坝体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坝体基座上的前坝体1、中坝体2、后坝体3和盖板4,所述坝体基座包括底板5和翼缘板6,所述前坝体1、中坝体2和后坝体3安装在底板5的顶面上,两侧与翼缘板6固定连接,所述前坝体1和后坝体3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中坝体2的两侧,所述盖板4设置在前坝体1和后坝体3之间、卡装在中坝体2的顶部将中坝体2封闭,所述前坝体1、后坝体3和盖板4均采用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中坝体2为由前坝体1、后坝体3、盖板4、底板5和翼缘板6围合形成的空心结构,所述中坝体2内填装有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环境矿物材料形成净化层。
进一步的,所述中坝体2内净化层的颗粒粒径沿水流流动方向逐级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坝体固定在坝体基座上,所述坝体基座包括底板5和翼缘板6,所述底板5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与坝体的底部宽度相匹配,底板5两端伸入河岸,前坝体1、中坝体2和后坝体3安装在底板5的顶面上,并且底板5在上下游侧各设有一道凸出前坝体1和后坝体3凸坎51,底板5的底面沿水流方向设有至少两道防滑凸榫52,翼缘板6布置在底板5的两侧与前坝体1、中坝体2和后坝体3两侧连接固定,每侧翼缘板6沿水流方向排布有至少两道扶肋61。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5和翼缘板6为一个整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矿物材料为石英、石榴石、海泡石、膨胀珍珠岩、明矾石、三水铝石、高岭石、蒙脱石或沸石。
进一步的,所述前坝体1和后坝体3上在常水位以上种植有挺水植物10层,常水位以下种植有沉水植物9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及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8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设备同时无线充电系统
- 下一篇:显示屏模块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