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应工程机械低速作业与汽车高速行驶多模式行走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87929.3 | 申请日: | 201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1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王丹;刘珂;俞汉生;付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
| 主分类号: | B60K17/08 | 分类号: | B60K17/08;B60K17/10;B60K1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 工程机械 低速 作业 汽车 高速 行驶 模式 行走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应工程机械低速作业与汽车高速行驶多模式行走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发动机,复合行走变速箱体,与箱体相连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之间通过液压油管相连,与箱体通过从动轴相连的前后桥及车轮,前桥带有驱动脱开离合器,满足前桥转向不驱动的汽车行驶要求,整个复合行走变速箱体及相连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共同组成低速工程机械与高速汽车的多模式复合行走系统。本实用新型以低速工程机械行走系统为主,通过行走系统切换,变速齿轮切换,使低速工程机械行走系统满足高速汽车行走系统的速度要求,具备高速汽车行走系统的特性,能够适应大范围长距离快速机动转场作业要求,提高特殊工作环境下的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工程机械专用的行走系统技术路线,特别涉及高速汽车领域与低速工程机械领域的多模式复合行走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工程机械行走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采用液力传动或液压传动,传动比较低,行走系统最大行驶速度40km/h左右,不具备普通公路上路行驶的条件,大范围长距离转场作业时,现有工程机械由于自身行驶速度较低,无法满足道路车辆行驶速度要求,需要借助平板运输车运输。
现有汽车行走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采用机械传动或液力传动,传动比较高,行走系统最大行驶速度80km/h以上,具备普通公路上路行驶的条件,可以进行大范围长距离机动行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低速工程机械行走系统与高速汽车行走系统的多模式复合行走系统,以低速工程机械行走系统为主,通过行走系统切换,变速齿轮切换,使低速工程机械行走系统满足高速汽车行走系统的速度要求,具备高速汽车行走系统的特性,能够适应大范围长距离快速机动转场作业要求,提高特殊工作环境下的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发动机,复合行走变速箱体,与箱体相连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之间通过液压油管相连,与箱体通过从动轴相连的前后桥及车轮,前桥带有驱动脱开离合器,满足前桥转向不驱动的汽车行驶要求,整个复合行走变速箱体及相连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共同组成低速工程机械与高速汽车的多模式复合行走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一发动机,复合行走变速箱体,与箱体相连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复合行走变速箱体内装配有动力输出轴、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三从动轴,发动机前端通过法兰与复合行走变速箱体中的动力输出轴相连,动力输出轴上装配有一号齿轮、一号离合器、液力变矩器、二号离合器、二号齿轮,第一从动轴上装配有三号齿轮、三号离合器,第一从动轴上的三号齿轮与动力输出轴上的一号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从动轴前端通过法兰与液压泵相连。
第二从动轴上装配有变速齿轮、四号齿轮、四号离合器,第二从动轴上的四号齿轮与动力输出轴上的二号齿轮啮合连接,第二从动轴前端通过法兰与液压马达相连,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之间通过液压输油管相连,第三从动轴上装配有五号齿轮、六号齿轮、五号离合器,第三从动轴前端连接有前桥及前车轮、后端连接有后桥及后车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技术方案,可实现低速工程机械与高速汽车两个领域的行驶速度要求,当低速工程机械作业时,发动机通过复合行走变速箱体中的多组齿轮、多组离合器之间的转换动作,直接与液压泵相连,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马达相连,液压马达再通过多组齿轮、多组离合器之间的转换动作,连接到从动轴相连的前后桥及车轮,实现工程机械的低速作业行驶功能;当高速汽车使用时,发动机通过复合行走变速箱体中的多组齿轮、多组离合器之间的转换动作,以及闭锁液力变矩器的直接连接功能,通过变速箱体中的变速齿轮、前桥驱动脱开离合器,连接到从动轴相连的前后桥及车轮,实现汽车的高速行驶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工程机械低速作业行驶时速度不超过40km/h,转换到汽车高速行驶状态,速度可达80km/h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布局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7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管焊接对正定位器
- 下一篇:集装袋吊带打点裁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