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余热回收高效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86994.4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6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熊燕杰;张丽芳;项祥勇;赵甫宜;何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0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王端英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余热 回收 高效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余热回收高效换热器,具有壳体框架,壳体框架上设有方形扩管,方形扩管内设有由若干换热管组成的管束,管束的两端通过管板与壳体框架固定,所述管束的两端口上装有若干汇集管将对应换热管中的流体进行汇集,两端的汇集管各自均通过进出总管与外界流体源进行连通,所述换热管为麻花状扭曲型管,所有换热管组成的排布截面采用正方形、正三角形或者不等距错排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排布;该换热器中换热管积灰问题大大减少,清理方便,换热效率提高,而且换热器结构紧凑,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烧结余热回收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电站锅炉、窑炉烟气排放设备中,为了降低排烟温度,提高脱硫、脱硝、净化除尘工艺效率,很多都是采用传统的直型光管结构的换热器,但是光管布置间隙大换热效率低,同时烟气成份复杂,流场布置局限造成其积灰严重,为设备维修清理带来极大的不便,与此同时由于换热器体积巨大,实际设备成本及运行成本极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烧结余热回收高效换热器,该换热器中换热管积灰问题大大减少,清理方便,换热效率提高,而且换热器结构紧凑,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烧结余热回收高效换热器,具有壳体框架,壳体框架上设有方形扩管,方形扩管内设有由若干换热管组成的管束,管束的两端通过管板与壳体框架固定,所述管束的两端口上装有若干汇集管将对应换热管中的流体进行汇集,两端的汇集管各自均通过进出总管与外界流体源进行连通,所述换热管为麻花状扭曲型管,所有换热管组成的排布截面采用正方形、正三角形或者不等距错排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排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管束中的各排换热管相互之间均通过空心管进行间隔固定并安置在壳体框架内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框架采用角钢和槽钢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冷、热流体通过管道进入换热器后,流体均沿换热管壁扭曲的方向流动,改变了传统的管内直流、管外横扫换热管的流动方向,极大的提高了其换热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换热器中换热管积灰问题大大减少,清理更加方便,换热效率提高,而且换热器结构紧凑,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K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框架,2—进出总管,3—空心管,4—换热管,5—方形扩管,6—管板,7—汇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烧结余热回收高效换热器,具有壳体框架1,壳体框架上设有方形扩管5,方形扩管内设有由若干换热管4组成的管束,管束的两端通过管板6与壳体框架固定,所述管束的两端口上装有若干汇集管7将对应换热管中的流体进行汇集,两端的汇集管各自均通过进出总管2与外界流体源进行连通,所述换热管为麻花状扭曲型管,所有换热管组成的排布截面采用正方形、正三角形或者不等距错排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进行排布。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管束中的各排换热管相互之间均通过空心管3进行间隔固定并安置在壳体框架内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框架采用角钢和槽钢加工制成。
本实施例中,多根换热管的两端端口上各连接一根汇集管,汇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与相应的进出总管连通,然后多根汇集管都同时与对应的进出总管连通,这样就便于采用统一的管路来进行流体的进出,各个管路比较好布置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大冶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69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蒸汽水浴汽化器
- 下一篇:一种双工位蓄能器壳体加工专用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