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IT资产管理用精确定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85451.0 | 申请日: | 201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5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世顺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俞晨波 |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it 资产 管理 精确 定位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IT资产管理用精确定位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外壳包括主外壳和安装在主外壳两端的辅外壳,主外壳为多段式结构且均匀安装在电路板上,两组辅外壳的两侧均安装有挂板,挂板上开设有卡槽,位于左侧的辅外壳上开设有一组安装槽且外端开设有插卡槽,位于右侧的辅外壳上开设有两组安装槽,电路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组天线,电路板的左端安装有配合安装槽使用的第一外接端口且右端安装有两组配合安装槽使用的第二外接端口和第三外接端口。本实用新型对IT资产定位设备的定位控制器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单个读卡模块对若干组天线进行轮询工作,大大节约了定位控制器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IT资产管理用精确定位器。
背景技术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系统的组成通常由标签、天线、读写器、数据传输中间件和管理系统等组成: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数据传输中间件和管理系统:中间件是对阅读器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处理发送到后台系统指定的位置(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按照客户要求定制系统管理软件,实现友好的系统管理界面和相关数据管理功能,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然而,现有的IT资产定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现有的定位控制器内每个天线需要对应一个读卡模块,定位检测成本较高;(2)现有的定位控制器在日常的使用中缺乏警示装置,容易导致定位控制器出现损坏。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IT资产管理用精确定位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IT资产管理用精确定位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路板,所述外壳包括主外壳和安装在主外壳两端的辅外壳,所述主外壳为多段式结构且均匀安装在电路板上,两组所述辅外壳的两侧均安装有挂板,所述挂板上开设有卡槽,位于左侧的辅外壳上开设有一组安装槽且外端开设有插卡槽,位于右侧的辅外壳上开设有两组安装槽,所述电路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组天线,所述电路板的左端安装有配合安装槽使用的第一外接端口且右端安装有两组配合安装槽使用的第二外接端口和第三外接端口,所述第一外接端口、第二外接端口和第三外接端口通过POE 的方式外接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外接端口的一侧安装有读卡模块,所述读卡模块安装在插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外壳为两端式结构且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安装在电路板的正面,所述第二外壳安装在电路板的背面,所述主外壳采用软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相邻两组天线之间间距为1mm,所述天线采用漆包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天线的两端锡焊在电路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干组所述天线内部均设置有标号,所述标号均刻画在电路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世顺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世顺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5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