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85304.3 | 申请日: | 201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1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朝;朱卉甫;刘积成;何青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30 | 分类号: | B60H1/3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李天龙 |
| 地址: | 45006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及其 后置 式进气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客车车身侧围靠近后车轮处的侧封板,侧封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引流坡面的前端与侧封板的外侧面相接,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通过在进气格栅前侧设置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在不增大进气格栅尺寸的条件下增大进气量,从而提高冷却效率,保证客车发动机的工作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及其后置式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热,其中较大部分需要通过车内冷却系统散发到外界空气中,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而影响其工作性能,需要引入外部冷却空气进入发动机舱以进行强制换热。目前,受乘座数量和离地间隙控制,大型客车的发动机大都安装在车身后部,即后置式发动机舱,相应的,在客车车身后围或后舱门上会开设各种形状、大小的散热孔或散热格栅,其目的都是利用客车行驶过程中的气流或者热空气密度较低的原理将发动机舱内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以使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现有研究表明,空气在流经发动机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压力损失,同时还会与外部流场发生干涉,进而产生冷却阻力,且冷却阻力大小与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量成正相关。目前的后置式发动机客车的冷却模块空气侧入口通常布置在后轮后方,且考虑到造型的原因,空气侧入口处的进气格栅与车身表面平齐,由客车行驶过程中车身周围压力分布可知,车头迎风面为高压区,车身两侧受压较小,因此后置式发动机客车两侧进气格栅外部相当于内部的正压小,也即从车身侧围进气格栅进入到发动机舱的空气流量小,进气阻力大而导致冷却效率低,这样一来,发动机长时间工作产生的大量热因冷却效率低而使热量在发动机舱内局部聚集,影响发动机的工作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的冷却效率低而不能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发动机工作安全的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客车车身侧围靠近后车轮处的侧封板,侧封板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用于引导气流进入进气口的引流坡面,引流坡面的前端与侧封板的外侧面相接,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
有益效果:客车后置式进气结构在进气格栅的前侧设有引流坡面,引流坡面能够将气流引至进气格栅处,且引流坡面自前向后逐渐远离侧封板的外侧面而使进气口形成扩口,这样一来,在不改变进气格栅大小的情况下增大了进气截面,变相增大了进气量,客车行驶时进气口内的气体体积增大,使进气口内压力降低,形成负压,从而降低了进气阻力,进而更有助于外界冷却气体进入进气口,提高进气效率,相应的,也提高了客车内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能够及时的对客车内的发动机进行冷却散热,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设置。
有益效果:进气格栅自前向后向外倾斜布置,也即迎风布置,有助于进风。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坡面的后端与进气格栅的前端相接。
有益效果:使气流能沿着引流坡面顺利从进气格栅进入到进风口内,不影响进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坡面为从前向后逐渐向内弯曲且凹口向内的弧面。
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流通面积,使进气格栅入口与车身外部的压力差增大,减小进气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格栅的后端固定在侧封板的内侧。
有益效果:便于进气格栅的安装,无需在侧封板的外侧面上设置固定结构,保证整体的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5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边焊管收料导向机构
- 下一篇:一种pH计智能清洗标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