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吊装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85266.1 | 申请日: | 201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18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段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64 | 分类号: | B66C1/6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结构 吊装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吊装工具,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钢结构吊装工具在使用时安全隐患大、容易发生脱夹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U形板,U形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吊环,U形板左右两个侧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U形板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连杆,两个连杆铰接成一个开口朝外的V型结构,两个连杆之间设有压簧,两个连杆的自由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可与工字型钢结构上下两内平面接触的支撑板,两个连杆的铰接位置固定有两根钢丝绳,U形板左右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两个关于通槽对称布置的第一定滑轮,同侧的两个钢丝绳自由端贯穿对应侧U形板侧板并绕过对应的第一定滑轮后固定在吊环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吊装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结构住宅吊装过程中,通常使用绳套和吊夹来固定钢结构,绳套在使用的过程中,钢结构边沿对钢丝绳磨损较大,钢丝绳容易发生断裂,造成安全事故;而吊夹在使用的时候,因钢结构本身有角度等原因,往往容易发生脱夹情况,这些情况在钢结构吊装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吊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稳定性更差, 存在很大安全隐,同时传统夹持工具重量大,工人在夹持过程中不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吊装工具,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钢结构吊装工具在使用时安全隐患大、容易发生脱夹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开口朝下且可扣装在工字型钢结构上的U形板,U形板的上方间隔设有一个吊环,U形板左右两个侧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U形板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连杆,两个连杆铰接成一个开口朝外的V型结构,两个连杆之间设有压簧,两个连杆的自由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可与工字型钢结构上下两内平面接触的支撑板,两个连杆的铰接位置固定有两根钢丝绳,U形板左右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两个关于通槽对称布置的第一定滑轮,同侧的两个钢丝绳自由端贯穿对应侧U形板侧板并绕过对应的第一定滑轮后固定在吊环上。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钢结构吊装工具在使用时安全隐患大、容易发生脱夹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中出现的标号12为工字型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开口朝下且可扣装在工字型钢结构上的U形板1,U形板1的上方间隔设有一个吊环2,U形板1左右两个侧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槽3,U形板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连杆4,两个连杆4铰接成一个开口朝外的V型结构,两个连杆4之间设有压簧5,两个连杆4的自由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可与工字型钢结构上下两内平面接触的支撑板6,两个连杆4的铰接位置固定有两根钢丝绳7,U形板1左右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两个关于通槽3对称布置的第一定滑轮8,同侧的两个钢丝绳7自由端贯穿对应侧U形板1侧板并绕过对应的第一定滑轮8后固定在吊环2上。
为了实现吊环2的安装,所述U形板1的上端设有两个前后并排间隔布置的U形杆9,两个U形杆9的开口端固定在U形板1的上端面上,两个U形杆9内安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且两端分别伸出至对应侧U形杆9外侧的支撑杆10,同侧的两跟钢丝绳7分别固定在支撑杆10的两端,吊环2经竖杆固定在支撑杆10的中间位置。
为了减少钢丝绳7的磨损,所述U形板1弯折位置处固定有四个与四根钢丝绳7一一对应的第二定滑轮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5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