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卸荷板及肋板的船闸坞式闸室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78801.0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6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夫仲;汪海生;郝浩;张海民;虞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C1/00 | 分类号: | E02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卸荷板 船闸 坞式闸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卸荷板及肋板的船闸坞式闸室,包括坞式闸室基体,所述的坞式闸室基体包括闸底板,所述的闸底板的两端分别竖直固设一个闸墙,两个闸墙相背的面上分别水平横置一个卸荷板,所述的卸荷板与同侧的闸墙固连为一体,所述的闸墙与闸底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卸荷板的上方设置上肋板,所述卸荷板下方设置下肋板,所述的上肋板连接卸荷板上沿和闸墙上侧壁,所述的下肋板连接卸荷板下沿和闸墙下侧壁。增强卸荷板区域进而增强坞式闸室的结构安全性,从而以达到降低坞式闸室结构闸墙的内力、缩小闸室断面尺寸、增加闸室结构抗浮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闸闸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卸荷板及肋板的船闸坞式闸室。
背景技术
船闸作为通航建筑物的主要形式,是为克服航道上的水位差而建的能够升降船舶的水工建筑物,在水利事业和水路运输事业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坞式闸室(船闸闸室坞式结构)由于其整体性好,防渗性强,地基反力分布比较均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等很多的优点,在软土地基、复杂地基上经常采用,有着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船闸闸室坞式结构体系是指闸室闸墙与闸底板为一整体的结构体系;目前在这一结构体系中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墙后填土较高、土压力较大,导致(闸室)闸墙内力较大,其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配置大量的钢筋,当闸墙高度或底板宽度加大时,闸墙、底板的尺寸和钢筋用量会进一步增加,这使得结构很不经济。另一方面,坞式闸室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船闸闸室抗浮能力基本靠闸室本身自重抵抗浮托力。在完建期墙后停止降水,墙后水位升高,而闸室内尚未放水时及船闸检修期;这时墙后水位较高,墙后地下水对闸室产生较大的浮托力,在自重一定的情况下,这两种工况下闸室抗浮能力一般较差,解决的方法基本是在设计阶段增大闸室底板厚度的方式增加自重,增加自重就要增加闸室断面尺寸,进而增大基坑开挖量、填土高度和钢筋用量,导致造价费用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有位于(闸室)闸墙的背面设置卸荷板,但是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卸荷板与闸墙的连接位由于实际布置构造中墙后向上的拉力和向下压力作用,导致墙后易开裂,这样实际上还是达不到缩小闸室断面尺寸,增加闸室结构抗浮稳定性,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卸荷板及肋板的船闸坞式闸室,解决背景技术中不足,具体为提供一种高边墩高填土船闸闸室闸墙卸荷板加肋板结构体系,增强卸荷板区域进而增强坞式闸室的结构安全性,从而以达到降低坞式闸室结构闸墙的内力、缩小闸室断面尺寸、增加闸室结构抗浮稳定性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卸荷板及肋板的船闸坞式闸室,包括坞式闸室基体,所述的坞式闸室基体包括闸底板,所述的闸底板的两端分别竖直固设一个闸墙,两个闸墙相背的面上分别水平横置一个卸荷板,所述的卸荷板与同侧的闸墙固连为一体,所述的闸墙与闸底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卸荷板的上方设置上肋板,所述卸荷板下方设置下肋板,所述的上肋板连接卸荷板上沿和闸墙上侧壁,所述的下肋板连接卸荷板下沿和闸墙下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闸底板为横置平齐设置的多段预制板,预制板与预制板之间通过后浇带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端面为中间内凹的梯形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长孔,所述上肋板、下肋板与同侧的闸墙、卸荷板为一体结构,且一体结构中段卡在所述的长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卸荷板的上表面为水平平面,所述的卸荷板的下表面为向上倾斜的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8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