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顶出系统的测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77239.X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6 | 分类号: | B29C45/7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系统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顶出系统的测试机,包括:控制台;工作台,用于固定待检测的模具顶出系统的动模部件;动力台,其上设有顶杆,用于在所述控制台的控制下,带动所述顶杆往复运动,以使顶杆将动模部件的顶出组件顶出或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台、工作台及动力台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模具顶出系统的批量自动化检测,相比现有技术,无需一个钳工用力敲击模具回针,一个钳工用力拉拉锤,降低了模具钳工的劳动强度,减轻了钳工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力投入,减少了注塑机台因模具顶出系统问题产生的原料及停机成本浪费,提高了钳工工作效率和注塑机的生产效率,更科学地检测模具顶出系统的顶出次数,更全面地掌控模具顶出系统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顶出系统的测试机。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在注塑生产中都要求精密、高效、自动化,这进一步要求模具在批量生产前,实现模具生产的各大系统如浇注系统、导向系统、抽芯系统和顶出系统工作正常化;在模具装配完成后,也是第一次上注塑机试模打样前,都会对各大系统进行实验性验证,以证明此模具可正常生产;
模具生产自动化对顶出系统要求较高,顶出系统包含顶针类,顶块类和斜顶类,其工作原理是注塑机顶棍顶在模具的顶出板上,顶出板带动顶针,顶块,斜顶等将产品从公模或者是母模模仁上推开,使产品脱离模具,产品脱离模具后机械手取出产品实现自动化生产;
目前市场上对模具顶出系统验证的实验都是手动性,由钳工装配完整个模具动模部份后,将拉锤锁在模具回针头端,手工用力拉拉锤带动顶针板向拉力方向前进,由于顶针板含有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顶针板上装有顶针类和导向类(回针和中托司),因产品形状要求,还有顶块和斜顶类,这些零件一起运动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当手工拉拉锤带不动时,还需要另一个钳工用铜锤敲击顶针板配合拉锤拉出,当顶针板拉到指定位置后,还需钳工用铜锤敲击回针使顶针板回归到未拉前位置,如此循环是手动试顶出的步骤。因是手动试顶出,工作量较大,顶出和归位实验次数无法达到几十,甚至上百次,存在模具上注塑机生产百次后顶出系统出问题,出现产品无法顶出。
模具在注塑机精益自动化生产时,都有机械手取出产品,当顶出系统出现问题时,产品将包裹在模仁上,因包紧力的影响,无论手动取产品还是机械手取产品都非常困难,也无法实现生产自动化,会增加员工工作量和工作效率,需要模具下机处理,由钳工检查模具,重新配合顶出系统,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系统的测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顶出系统依靠人工检测,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系统的测试机,包括:
控制台,
工作台,用于固定待检测的模具顶出系统的动模部件;
动力台,其上设有顶杆,用于在所述控制台的控制下,带动所述顶杆往复运动,以使所述顶杆将所述动模部件的顶出组件顶出或复位。
优选地,所述动模部件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下设有顶针板;
所述顶针板上挖设有顶出孔;
所述动力台对应所述顶出孔位置处装配有顶杆。
优选地,所述动力台,包括:
动力板,用于装配所述顶杆;
气缸,通过气管与所述控制台相连,用于为在所述控制台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动力板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动力板带动所述顶杆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测试机,还包括:
气缸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气缸;
支撑腿,用于支撑所述气缸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772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