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车库振动噪声无线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69804.8 | 申请日: | 2019-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5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董晨晨;李威霖;周杭超;翁海舟;陈锋;张晨晨;赵梦培;张众杰;王恪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H1/12 | 分类号: | G01H1/12;G01H17/00;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 地址: | 31001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车库 振动 噪声 无线 检测 装置 | ||
一种立体车库振动噪声无线检测装置,包括振动传感器、噪声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无线传输模块和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数据采集器具有与振动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相连接的信号接口,所述多个无线传输模块构建网络传输系统,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发给所述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数据处理终端基于虚拟数据处理技术对所述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自动快速准确地检测体车库的振动噪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放入振动噪声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振动噪声无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和汽车的大量增加,兴建立体停车库也成为今后我国停车产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研究课题,尤其是在寸土如金的大城市,采用立体停车设备是解决“停车难”的必然出路。我国机械式停车库的早期研发工作主要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90年代开始引进和生产停车设备,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有使用。目前品种的满足率已达90%左右,有的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目前国内从事立体车库研发的企业已有100余家,其中主机生产的企业有50多家,批获得国家颁发的立体停车设备制造企业资质的有20余家。为适应立体车库行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以规范立体车库的生产和建设,国家已出台了《机械式停车设备类别、型式与基本参数》等6个标准,对推动我国立体车库事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节能环保是我们人类最重视的问题之一,现代生活污染严重,包括噪音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从精神上摧残人们,立体车库是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再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污染,立体车库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车库在设计、安装、使用等方面的某些不合理因素产生的。敞开式的机械式立体车库噪音一般为75dB(A),封闭式的立体车库噪音一般为85dB(A),~88dB(A),但是人的在晚上能接受的噪音在50dB(A),以下。立体车库运行时发出的噪音为中低频噪音,穿透力很强,时间长了会损害内脏器官。
此外,立体车库振动也会对人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人的大脑皮层机能减弱、条件反射延长、膝盖反射亢进或消失、血管神经调节机能失调等。其中,振动和噪声还是密不可分的,在车库运行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当振动频率达到20kHz~20kHz范围时,就可以产生人所听到的噪声。因此振动噪声客观地反映了立体车库对环境的影响。
所以立体车库的噪声改进空间还很大,而且在法律方面有待完善。立体停车设备的噪音要求是低于75dB(A),虽然达到了设备的标准,但设备噪音达标并不等于环境噪音达标,更不等于周边居民室内声环境达标,这三个指标应综合起来考虑,制定更为严格的噪音控制标准。另外一方面,应加强立体车库的振动噪声检测手段,需要对立体车库进行振动噪声检测,且这也是提高立体车库质量的一个重要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低功耗多功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微小体积内能够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多种功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现有的检测监测系统通常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组建网络,存在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和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立体车库检测系统的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振动噪声无线检测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自动快速准确地检测体车库的振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98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用纠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吸收落地原油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