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65130.4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6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杜宇;刘晓波;李林;杨格;陈勇;马德金;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徐好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受电弓上 框架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包括框架上组件、框架下组件及用于连接框架上组件和框架下组件的框架连接杆,所述框架下组件包括U型管、肘接头及旋转支座,所述U型管两端包括与框架连接杆相连的水平部、以及向下的弯折部,所述旋转支座设于U型管的弯折处,所述肘接头设于U型管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成品率、降低连接处的应力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受电弓,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受电弓是电力牵引机车从接触网上受取电力的一种装置,通过车顶电缆将电力传输到机车内部的高压电机箱内,供牵引机车组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度的特点,使得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受电弓采用传统受电弓上框架结构方案制作,其结构与铝合金框架基本一样,上框架肘接头与连接管连接处存在较大应力,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易出现断裂、屈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行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连接处的应力的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包括框架上组件、框架下组件及用于连接框架上组件和框架下组件的框架连接杆,所述框架下组件包括U型管、肘接头及旋转支座,所述U型管两端包括与框架连接杆相连的水平部、以及向下的弯折部,所述旋转支座设于U型管的弯折处,所述肘接头设于U型管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部与框架连接杆之间、以及框架上组件与框架连接杆之间均插接连接并粘接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部与框架连接杆的插接处、以及框架上组件与框架连接杆的插接处均缠绕有碳纤维纱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上组件上开设有导线入口,所述框架连接杆内设有导线固定部件,所述U型管上设有导线出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入口和导线出口的侧边还设有导线固定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入口和所述导线出口处均设有密封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从与框架上组件相连的一端到与框架下组件相连的一端,所述框架连接杆的直径逐渐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包括框架上组件、框架下组件及用于连接两者的框架连接杆,分三段制作,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成品率,框架上组件、框架下组件及框架连接杆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框架下组件中U型管的两端折弯,旋转支座设于弯折处,肘接头设于U型管的中部,从而可以减少肘接头的尺寸,降低肘接头与U型管连接处的应力,整体工艺方案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受电弓上框架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件插接处的结构示意图(放大)。
图中各标号表示:1、框架上组件;2、框架连接杆;3、框架下组件;4、导线入口;5、导线出口;6、肘接头;7、U型管;71、水平部;72、弯折部;8、旋转支座;9、导线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5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H计检定用恒温装置
- 下一篇:干式变压器绝缘垫切料用刀具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