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61643.8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0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陆卫兵;刘震国;陈志鹏;张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P3/08 | 分类号: | H01P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石墨 人工 表面 离激元 一体化 动态 可调 传输 器件 | ||
1.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3),在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3)两侧对称设置与相连的微带线信号转换过渡部分(2),微带线信号转换过渡部分(2)均分别与微带线信号传输部分(1)相连;在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3)上设置低噪功率放大模块(5),在低噪功率放大模块(5)两侧对称设置石墨烯三明治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带线信号传输部分(1)、微带线信号转换过渡部分(2)和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3)均分别为三层结构,中间层均为介质基板(7),顶层和底层组成双层金属条带结构,顶层的金属条带作为信号传输的导带,底层的金属结构作为金属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带线信号传输部分(1)包括依次叠合的固定宽度的金属导带(6)、介质基板(7)和全覆盖金属地结构(10);所述的微带线信号转换过渡部分(2)包括依次叠合的金属导带(6)、介质基板(7)和宽度线性减小的过渡金属地结构(1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3)的中间层为介质基板(7),顶层和底层分别为镜像对称的梳状金属铜条带(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梳状金属铜条带(8)由宽度为1.2mm的锯齿结构(14)和宽度为0.3mm、深度为1.0mm的沟槽(15)周期排列构成;所述的介质基板(7)的厚度为0.2mm,宽度为8mm;所述的金属导带(6)和梳状金属铜条带(8)的宽度均为1.4mm,厚度为0.025mm;所述的过渡金属地结构(11)由铜材质构成,厚度为0.025mm;所述的介质基板(7)采用的是相对介电常数为2.65的F4B材料,金属材料均为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噪功率放大模块(5)包括低噪功率放大芯片(12)、芯片焊盘(13)和供电电压焊盘(9),低噪功率放大芯片(12)通过导电胶粘附在了芯片焊盘(13)上,其中芯片焊盘(13)上有三个金属化通孔穿过介质基板(7)连接至底层金属地上,将芯片上相应的管脚通过金丝键合到供电电压焊盘(9)上,再给供电电压焊盘(9)接偏置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电压焊盘(9)由铜材质构成,与芯片焊盘(13)的间距为0.2mm,其上接供电电压的正极,并通过金丝键合线连接到低噪功率放大芯片(12)的相应管脚上;所述的供电电压焊盘(9)的长为2mm、宽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三明治结构(4)包括一层浸透了离子液的隔膜纸(18),在隔膜纸(18)上下表面对称设置聚氯乙烯层(17),在聚氯乙烯层(17)和隔膜纸(18)之间均设置单层石墨烯(16),单层石墨烯(16)被转移到了聚氯乙烯层(1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石墨烯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一体化动态可调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氯乙烯层(17)的厚度为0.075mm,所述的隔膜纸(18)的厚度为0.05mm;所述的石墨烯三明治结构(4)的长度为40mm,宽度为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616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的微波段动态可调吸波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非金属回转炉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