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勺筷子组合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59345.5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7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桠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桠倪 |
| 主分类号: | A47G21/04 | 分类号: | A47G21/04;A47G21/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马倩 |
| 地址: | 3002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筷子 组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包括收纳盒和筷子,所述收纳盒包括扣合连接的盒盖和盒体,盒体顶部形成放置筷子的空腔,还包括勺头,勺头置于空腔内;盒盖底部形成定位槽;盒体宽边侧壁形成水平设置的连接孔;空腔底部形成至少一个孔组,勺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连接柱。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收纳盒既可用于收纳筷子和勺头,又可以作为勺柄使用,相较于带勺柄的勺子在收纳盒中所占的空间大大减小,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整体尺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
背景技术
勺子,是指用来喝汤盛饭用的工具。勺子的使用,应该说是最早的。从发现的证据来讲,已经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在著名的河姆渡文化 里头有很典型的骨勺子,用骨头做的。在山东的沿海地区一些大汶口龙山文化居民里头,他们是用棒做的勺子,用棒做成一个勺子的形状,然后加一个柄就可以了。但大量地都是用骨头做的餐勺,有很多勺子在史前的时候,他们在勺把上都钻了一个孔。然后,勺子他是随身带的,可能就挂在腰里边,到吃饭的时候就拿出来用就行了。勺子,应该是说历史最为悠久的用餐工具了。所以很难说具体是哪一个人发明了勺子,而只能说东西方都在原始社会就最早使用了勺子。
筷子,是指用竹、木、金属等材质制做的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金属等,形状或方或圆各异。筷子是汉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地区。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筷子是亚洲的人类缓慢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并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
筷子和勺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种餐具。但是,目前现有的筷子和勺子都是分体设计的,也就是说分为两种不同的个体,在外出携带时十分不便。现有的便携餐具大多由独立的勺和独立的筷子放于收纳器具里,此设计限制整体产品尺寸的进一步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包括收纳盒和筷子,所述收纳盒包括扣合连接的盒盖和盒体,盒体顶部形成放置筷子的空腔,还包括勺头,勺头置于空腔内;
所述盒盖底部形成定位槽;
所述盒体宽边侧壁形成水平设置的连接孔;
所述空腔底部形成至少一个孔组,
所述勺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连接柱。
所述盒盖底部两端设置卡柱。
所述盒体顶部两端形成卡槽,卡槽与卡柱相配合。
所述孔组是由多个通孔按照阵列方式排布形成。
所述筷子包括相互连接的长方体型上筷体和圆台型下筷体,下筷体由与上筷体连接的一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所述连接柱为圆台型结构,且由与头部连接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所述连接柱直径的最小值小于连接孔的孔径,最大值大于连接孔的孔径。
所述连接孔与空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桠倪,未经刘桠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9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