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锚板吸力贯入式法向承力锚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6841.5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2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毋晓妮;李晔;廖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1/38 | 分类号: | B63B21/38;B63B2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锚板 吸力 贯入式法 承力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锚板吸力贯入式法向承力锚,其包括:锚体,包括连接板和两个对称锚板,两个所述对称锚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板和对称锚板之间通过连接卡扣旋转连接,每个所述对称锚板可单独绕所述连接板进行旋转,且每个所述对称锚板的四周边角处设有多个锚胫连接孔;还包括两个单板锚胫和双板锚胫,双板锚胫由多个双板锚链组成,多个所述双板锚链的一端与第二角度调节器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对称锚板的外侧锚胫连接孔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角度调节器上连接有第二安装线和锚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承载面积大,安装深度明确、易于生产和安装、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工锚固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锚板吸力贯入式法向承力锚。
背景技术
随着深海油气开发及海上风电等深水作业的逐渐增加,对采用各类系泊系统的浮式结构物的需求随之增加。各种海工锚固基础是深水锚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在海床与海洋土的相互作用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进而经由锚泊系统实现对浮式结构物的系泊作用来保证浮式结构物的稳定性。各类海工基础主要有拖曳锚,法向承力锚,吸力锚,吸力贯入式板锚,动力贯入式锚等。这些锚固基础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和安装方式。拖曳锚和法向承力锚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也因其拖曳贯入安装的经济性,在海洋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吸力锚和吸力贯入式锚也逐渐因其经济和便捷的吸力贯入式安装方式,逐渐在海洋工程中得到应用。
尽管目前深水浮式结构物及其锚泊系统的应用已经较多,但对其相关研究仍不足以满足未来对深水及超深水极端风浪荷载下的开发技术需求,尤其是针对海上浮式风机的锚固基础的相关研究中,仍缺乏对可靠的高承载锚固基础的研究。且随着浮式风机技术研究,对高承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锚固基础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法向承力锚具有简单的结构,但其安装采用拖曳安装,其安装轨迹难以预测和确定,导致对其承载的预估和现场安装存在不可靠性;吸力贯入式板锚安装深度可靠,同时因其安装方式,使其结构的承载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面积大,安装深度明确、易于生产和安装、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双锚板吸力贯入式法向承力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锚板吸力贯入式法向承力锚,其包括:
锚体,包括连接板和两个对称锚板,两个所述对称锚板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板和对称锚板之间通过连接卡扣旋转连接,每个所述对称锚板可单独绕所述连接板进行旋转,且每个所述对称锚板的四周边角处设有多个锚胫连接孔;
两个单板锚胫,分别与两个对称锚板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单板锚胫由多个单板锚链组成,多个所述单板锚链的一端与第一角度调节器相连接,多个所述单板锚链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对称锚板的锚胫连接孔相连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器上连接有第一安装线;
双板锚胫,由多个双板锚链组成,多个所述双板锚链的一端与第二角度调节器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对称锚板的外侧锚胫连接孔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角度调节器上连接有第二安装线和锚线;
当处于安装模式时,所述锚体处于合并状态并卡设在吸力沉箱的底部凹槽内,所述第一安装线、第二安装线和锚线位于所述吸力沉箱内;当处于工作模式时,两个对称锚板旋转至与所述连接板同平面,所述连接卡扣锁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对称锚板可独立绕所述连接板旋转的角度为0°-90°。
进一步地,所述吸力沉箱的顶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当处于安装模式时,所述第一安装线、第二安装线和锚线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吸力沉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对称锚板的形状为平板型,且所述对称锚板的四周边角处锚胫连接孔的数量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6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