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5154.1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7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君;陈献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索罗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刘少谦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电池 反接 电路 | ||
一种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包括熔断器F1,熔断器F1的一端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熔断器F1的另一端引出电源端VCC,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串联电阻R2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串联电阻R3后接地,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地,电阻R6的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串联电容C2后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该电路在使用时,当出现蓄电池反接现象时,其内部的场效应管无法导通,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电池反接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图1为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当蓄电池的正极与接线端BAT+电连接且蓄电池的负极与接线端BAT-电连接后,二极管D20截止,电路正常工作;如当用户不小心将蓄电池的正极与接线端BAT-电连接且将蓄电池的负极与接线端BAT+电连接后,二极管D20导通,此时,熔断器F10被烧断,从而来起对后级电路的保护。但是上述电路在使用过程中,当熔断器F10被烧断后,存在对熔断器更换不方便的缺点,且熔断器F10在熔断过程中,电路中会存在很大的电流,从而会造成对蓄电池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该电路在使用时,当出现蓄电池反接现象时,其内部的场效应管无法导通,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且其内部的熔断器无需进行更换,另外由于场效应管无法导通,这样一来,在蓄电池反接后,电路中不存产生电流,从而能够避免对蓄电池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包括熔断器F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Z1,场效应管Q1,电阻R2、R3、R6,电容C2,电池接线端BAT+、BAT-,熔断器F1的一端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熔断器F1的另一端引出电源端VCC,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串联电阻R2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串联电阻R3后接地,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地,电阻R6的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串联电容C2后与电池接线端BAT+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其中,场效应管Q1的型号为IRF1404。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路在使用时,当出现蓄电池反接现象时,其内部的场效应管无法导通,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且其内部的熔断器无需进行更换,另外由于场效应管无法导通,这样一来,在蓄电池反接后,电路中不存产生电流,从而能够避免对蓄电池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用防电池反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索罗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嘉兴索罗威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5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致动器、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容器拉引线装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