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铝合金车轮铸造热节的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51096.5 | 申请日: | 2019-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8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雲峰;刘继兴;霍树峰;王昭;计喜生;张继敏;陈康生;汪向前;王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27/04 | 分类号: | 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张焕响 |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铝合金 车轮 铸造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善铝合金车轮铸造热节的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上模,所述上模的内侧设置有凸台,且凸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切面皆为方形;本实用新型设有凸台,并在凸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通过第二环形槽内部环形冷却水管的设置,能够提高对热节位置模具温度进行款速降温,降低R角位置处的铸造缺陷发生率,且通过冷却水管半圆形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进水口到出水口形成太长,导致的R角处冷却不均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冷却效果,使得轮辐部位组织更加致密与均匀,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力学性能与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铸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铝合金车轮铸造热节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轮的结构分为轮辐和轮辋,轮辐与轮辋交接的R角处结构厚大(即R角),这种特殊的造型使得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面临一些无法避免的技术难题——铸造热节,大量实践证明,R角位置缺陷是众多车轮厂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R角成型问题是摆在众多车轮工艺人员面前的一项难题,与R角相关的报废占后站报废总数的31.45%,这主要是因为R角处铸件壁厚,热量过于集中,铝液凝固缓慢,而前端轮辐相对较薄,凝固快,早早将补缩通道关闭,妨碍热节处的补缩,导致出现缩松、缩孔等成型缺陷;往往为了避免R角处的缺陷,会通过调整工艺延长生产周期,或者减弱前端部位的冷却,较低的过冷度使得铸件此部位晶粒粗大,组织疏松,力学性能下降,为此;
亟需一种改善铝合金车轮铸造热节的冷却装置,用以针对性的加强R角位置的冷却强度并构建利于车轮顺序凝固的模具温度分布,解决生产中易出现的R角缩松、缩孔及轮辐性能低下等缺陷,提高成品率;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车轮的高效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善铝合金车轮铸造热节的冷却装置,该改善铝合金车轮铸造热节的冷却装置设有设有凸台,并在凸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通过第二环形槽内部环形冷却水管的设置,能够提高对热节位置模具温度进行款速降温,降低R角位置处的铸造缺陷发生率,且通过冷却水管半圆形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进水口到出水口形成太长,导致的R角处冷却不均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冷却效果,使得轮辐部位组织更加致密与均匀,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力学性能与质量,上模上第一避空槽与第二避空槽的设置,能够对轮辋和轮辐的薄壁部位增加避空,避免强冷对补缩管道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善铝合金车轮铸造热节的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上模,所述上模的内侧设置有凸台,且凸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切面皆为方形,所述第一环形槽内部的长度小于第二环形槽内部的长度,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第一环形槽的顶部设置有石墨垫片,且石墨垫片的顶部与凸台的顶部平行,所述石墨垫片的底部与冷却水管的外侧贴合,所述石墨垫片顶部两侧的凸台上对称设置有筋条,所述上模靠近凸台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避空槽,所述上模底端靠近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避空槽,所述冷却水管的两端皆设置有水管,且水管延伸至石墨垫片的外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却水管设置有两组,且冷却水管的形状为半圆形,两组所述冷却水管之间设置有隔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制作材料为铜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所述第一避空槽与第二避空槽皆为环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板的长度与第二环形槽内侧的长度相同,且隔板的两侧与第二环形槽的内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市立中车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1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