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刮盖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47343.4 | 申请日: | 2019-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2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姜际超;肖海涛;孙正军;刘素芬;王蠡;王淼;王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刮盖板,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雨刮盖板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不佳等技术问题。本雨刮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用于挡水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包括竖立于盖板本体上的内板和贴覆在内板上的外板,所述内板由硬胶材料制成,所述外板由软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降低了雨刮盖板对人车碰撞中行人头部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刮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车外行人的保护已成为当前汽车领域安全工作的重点和优先方向。在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头部易撞击到发动机机罩上,因此发动机机罩及其邻近区域的结构对行人头部保护至关重要。
雨刮盖板是布置在前风窗和发动机机罩后部之间的汽车零件,雨刮盖板对人车碰撞中行人的头部会造成伤害。我国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1721542881.5)提供了一种雨刮盖板,包括盖板主体,盖板主体左右两端均设有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的固定盖板,固定盖板与盖板主体可拆卸连接,采用分体式的雨刮盖板,在人车碰撞中容易发生分离以及产生更大的溃缩量,改善雨刮盖板的行人保护性能。然而,该技术方案的盖板主体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台(即挡水板),该凸台与盖板主体一体注塑成型,为满足安装刚度需求,盖板主体和凸台的材质一般均采用硬胶材料,导致凸台的结构较强,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很大,同时受一体注塑工艺影响,凸台的位置较高,使得发动机机罩外板与盖板本体上凸台处之间的空间较小,导致该区域的溃缩吸能空间小,不利于提高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雨刮盖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雨刮盖板对人车碰撞中行人头部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雨刮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用于挡水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包括竖立于盖板本体上的内板和贴覆在内板上的外板,所述内板由硬胶材料制成,所述外板由软胶材料制成。
挡水板包括内板和外板的设置,既能通过竖立在盖板本体上的硬胶内板保障其安装刚度,又能通过贴覆在内板上的软胶外板提高其受到碰撞时的溃缩量,即当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时,发动机罩下压撞击挡水板,挡水板受到从发动机罩朝盖板本体的碰撞时,外板会产生较大的溃缩量,从而降低对行人头部的伤害。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挡水板为硬胶材质的结构,本专利的外板相当于将发动机机罩下部的硬点软化,可在头部撞击过程中缓慢吸能,增大发动机机罩外板与盖板本体上挡水板处之间溃缩吸能空间,从而降低雨刮盖板对人车碰撞中行人头部的伤害。
在上述的雨刮盖板中,所述盖板本体、内板和外板均呈长条状,且所述内板、外板均沿盖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保障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机罩任意一点位置时,均可通过外板的溃缩吸能进行缓冲,进一步增大发动机机罩外板与盖板本体上挡水板处之间溃缩吸能空间,从而降低雨刮盖板对人车碰撞中行人头部的伤害。
在上述的雨刮盖板中,所述外板的底部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所述内板嵌入凹槽中。即内板嵌设于外板的下端内侧,有利于增大外板与内板的接触面积,同时外板与内板的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便于模具设计和制备。
在上述的雨刮盖板中,所述内板高度与外板高度之比为1:3-1:8。外板的高度大于内板的高度,且在可安装范围内,外板高度越高,越有利于增大外板受到碰撞时的溃缩量。优选地,依据现有汽车的发动机机罩与盖板本体的结构设计,内板的高度为10mm,外板的高度为68.3mm。
在上述的雨刮盖板中,所述挡水板的壁厚从下至上逐渐减薄。即外板的上端壁厚逐渐朝下端增厚,有利于增大外板受到碰撞时的溃缩量,从而降低对行人的伤害,同时还可保障挡板在盖板本体上的安装稳固性。优选地,外板包括从上导下依次连接的上段、中段和下段,内板设置于下段内,上段、中段和下段的壁厚依次为3.2mm、4.3mm和5.3mm,内板的壁厚为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7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后抽真空排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弹簧盘高度可调式减震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