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河岸边坡的生态净化滞留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546863.3 | 申请日: | 2019-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5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万芳;梅博知;苏贞颖;王石帅;张晨辉;郑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河岸 生态 净化 滞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河岸边坡的生态净化滞留带,所述生态净化滞留带设置于边坡底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层、净化层、排水层、防渗层,所述渗水层上表面的外侧沿纵向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渗水层上表面的内侧沿纵向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三挡板及溢流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上均匀开设若干过水孔,所述溢流板上设置有三角溢流堰,所述过水孔及三角溢流堰上挂设有滤网;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三挡板与溢流板之间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植物栽植孔,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之间形成供人行走的步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大大削减了河流两岸的面源污染,有效降低了河流的污染率,提升了河流两岸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河岸边坡的生态净化滞留带。
背景技术
生态净化滞留带是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线性空间元素,其空间节点的设置与营造是滨水区域中城市设计的关键点。在城市生活中,滨水步道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憩与活动场所。作为重要的景观道路,它的建设应恪守公共性、亲水性、连续性、生态性等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遵从自然规律,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利益的共赢。
目前的大多数净化滞留带主要为拦截沟渠等,只是将污染物拦截下来,很少对其进行处理及再利用,且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缺乏生态性及景观性,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河岸边坡的生态净化滞留带,大大削减了河流两岸的面源污染,有效降低了河流的污染率,提升了河流两岸景观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河岸边坡的生态净化滞留带,所述生态净化滞留带设置于边坡底部,以靠近河流的一侧为内、远离河流的一侧为外,其特征在于:生态净化滞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渗水层、净化层、排水层、防渗层,所述渗水层上表面的外侧沿纵向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渗水层上表面的内侧沿纵向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三挡板及溢流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上均匀开设若干过水孔,所述溢流板上设置有三角溢流堰,所述过水孔及三角溢流堰上挂设有滤网;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三挡板与溢流板之间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植物栽植孔,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之间形成供人行走的步道。
优选地,所述排水层的内侧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河流水面上方。
进一步,所述渗水层由透水砖铺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净化层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细砂、细砾石。
进一步,所述排水层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沸石、鹅卵石。
优选地,所述防渗层由防渗膜铺设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雨水等地表径流依次经过渗水层、净化层后,通过排水层底部的排水管排入河流。本实用新型大大削减了河流两岸的面源污染,降低了河流的污染率,且有效提升了河流两岸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建设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挡板、2植物栽植孔、3第二挡板、4第三挡板、5溢流板、6三角溢流堰、7滤网、8渗水层、9步道、10净化层、11排水层、12排水管、13防渗层、14过水孔、15边坡、16河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6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涂装线抛丸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壳盘管式换热器的冷热水切换箱型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