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式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4383.3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5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李克青;李秋雨;朱益民;李铁;唐晓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5/40 | 分类号: | C01F5/40;B01J19/24;B01J4/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莹;李馨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式镁法 烟气 脱硫 副产物 氧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湿式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氧化装置。氧化装置主要包括喷淋反应器,水泵,气泵,喷淋反应器上部设有液体喷头,下部设有喷气头,水泵与液体喷头以第三管路连通,气泵与喷气头以第四管路连通。WM‑FGD废水经水泵抽入液体喷头,经液体喷头雾化成液滴进入喷淋反应器中,同时,含氧气体经气泵泵入喷气头进入喷淋反应器,液滴中的亚硫酸镁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镁;整个反应过程可使用PLC控制器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装置将传统曝气方法由气相进入液相主体方式,转变为液相进入气相主体,极大提高了气液接触反应面积和反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湿式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高效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湿式镁法烟气脱硫(WM-FGD)技术最早应用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WM-FGD技术高效性、可靠性、经济性已获得广泛认同。国内学者也不断改进创新WM-FGD技术,形成如镁基-海水法(CN102120138A)等新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尤其是近几年来,WM-FGD在国内应用实例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的环境及经济效益,为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奠定了有利基础。
WM-FGD工艺另一优势为可以由脱硫废水中回收利用高价值的硫酸镁,其技术关键在于对脱硫副产物-亚硫酸镁高效氧化处理。涉及主要化学反应过程为:
2MgSO3+O2→2MgSO4
当前,亚硫酸镁氧化处理以强制氧化曝气方式为主,即在脱硫废水底部设置曝气管或者空气管配合搅拌器进行曝气。
但是,以上传统曝气氧化方式都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能耗高,且前期基建和设备投资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高。根据双膜理论和化学反应原理,亚硫酸镁的氧化效率取决于气液两相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反应时间。曝气方式气泡直径较大,且混合过程气泡相互融合变大,因而气液接触面积较小,反应时间较短,导致氧化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传统曝气氧化方式已不能满足WM-FGD副产物氧化处理技术需求,而本领域内缺少针对WM-FGD废水新型、高效氧化方法和装置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式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氧化装置,以解决了湿式镁法烟气脱硫(WM-FGD)副产物高效氧化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式镁法烟气脱硫副产物氧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喷淋反应器,水泵,气泵,所述喷淋反应器上部设有液体喷头,下部设有喷气头,所述喷淋反应器底部与脱硫废水池以第一管路连通,脱硫废水池与水泵以第二管路连通,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连接处以三通阀门Ⅰ连接,水泵与液体喷头以第三管路连通,气泵与喷气头以第四管路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反应器的高径比1:1.5-1.8。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喷头的喷嘴类型为陶瓷螺旋喷嘴。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喷气头在第四管路的数量为6-10个,喷气头与竖直方向之间倾角为30-60°,并按顺时针方向呈椭圆形排列。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氧化装置在第三管路上设置液体流量计、压力表,在第四管路上设有气体流量计。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氧化装置在第三管路上设有三通阀门Ⅱ。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氧化装置的喷淋反应器上部设有自动排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4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发电用太阳能板安装架
- 下一篇:一种带饮水功能的新型全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