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肢体约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2279.0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6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汤雪清;邹永芳;沈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吴茜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肢体 约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肢体约束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急诊科肢体约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左侧的所述滑杆上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三个第一卷收器。该实用新型,通过三个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约束病人,同时在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上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两个第一缓冲气囊和第二缓冲气囊,能够保证病人肢体不会受伤,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通过魔术贴固定,安装便捷,解决了现有急诊科需要约束病人大多使用传统的直线型束缚带,容易造成肢体局部的表皮损伤,固定效果差,安装不便捷不利于急诊科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肢体约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肢体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现有技术中,急诊科的检查床活护理床大都与普通的检查床基本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说就是普通的木板床,其不具有肢体固定功能,当需要固定病人肢体的时候大多使用传统的直线型束缚带,来约束病人肢体。
但是传统的直线型束缚带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容易造成肢体局部的表皮损伤,固定效果差,安装不便捷不利于急诊科使用,若不固定则在病人转运或检查时可能会出现二次伤害,因此对于现有束缚带容易造成肢体表皮损伤和安装不便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种急诊科肢体约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肢体约束装置,具备固定效果好、安装便捷、保护病人肢体不受伤害等优点,解决了固定效果差,容易对肢体造成损伤,安装复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固定效果好、安装便捷、保护病人肢体不受伤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肢体约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左侧的所述滑杆上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三个第一卷收器,三个所述第一卷收器的右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约束带,三个所述第一约束带上均套设有两个第一缓冲气囊,三个所述第一约束带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位于第一缓冲气囊的右侧,三个所述第一约束带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面,右侧的所述滑杆上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三个第二卷收器,三个所述第二卷收器的左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约束带,三个所述第二约束带的左侧均套设有两个第二缓冲气囊,三个所述第二约束带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位于第二缓冲气囊的左侧,三个所述第二约束带的左侧均开设有魔术贴子面,所述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脚部固定装置,所述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半圆板。
优选的,所述半圆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脚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下夹板、上夹板和第二缓冲垫,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诉固定座的顶部与下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板的左侧与上夹板的左侧铰接,所述下夹板的右侧与上夹板的右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下夹板的顶部与上夹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
优选的,中间的所述第一约束带与第二约束带上均设置有手部收紧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约束带与第二约束带均为全棉织物。
优选的,所述第一约束带与第一缓冲气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约束带与第二缓冲气囊滑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肢体约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2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科多功能观察装置
- 下一篇:一种麻醉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