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2126.6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7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景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H02K9/19;H02K9/22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陈惠珠 |
地址: | 516055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由多个金属片堆叠形成的定子本体,均匀设置于定子本体内部的多个用于缠绕电机线圈的绕线部,贯穿定子本体上下两端面的多个销钉孔,用于对定子本体进行降温的冷却组件,以及设置于定子本体上的多个用于容纳冷却组件的冷却道;相邻绕线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机线圈的容纳槽。本实用新型在定子本体上设置了冷却道以及冷却组件,冷却道更靠近热源的位置,进而冷却道与定子本体的温差更大,而冷却的对流换热系数与温差成正比,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冷却效率的提高,电动机内部热量减少,电动机内部零件因发热而产生的形变也变小,从而保证了电机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英文:Electric machinery),又称电动机、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一般是处在在不间断旋转的状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这些热量未能得到及时的散发,可能会导致电机的损坏,因此在电机的设计中,需要设置冷却用的结构,便于在电机工作过程中对电机进行冷却降温。目前,电动机的散热方式一般是将电动机定子部位的外壳制成鳍片状,电动机尾端装有扇叶,电动机运转时扇叶带动鳍片周围空气迅速流动,带走电动机内部传递到外壳的热量,达到冷却电动机的目的,但是风冷的冷却效果有限。此外也有采用水冷的方式,但现有的水冷散热方案中,冷却道大都设置在电机的外壳中,热量需从电动机定子线圈、电动机定子硅钢叠片、电动机外壳方向传递,由于热阻的存在,外壳温度并不等于电动机定子温度,冷却效率的提高也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由多个金属片堆叠形成的定子本体,均匀设置于定子本体内部的多个用于缠绕电机线圈的绕线部,贯穿定子本体上下两端面的多个销钉孔,用于对定子本体进行降温的冷却组件,以及设置于定子本体上的多个用于容纳冷却组件的冷却道;相邻绕线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机线圈的容纳槽;在定子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焊接槽,且所述焊接槽垂直于定子本体的上下两端面;所述冷却组件与冷却道之间还填充有导热料。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道以定子本体的中心为基准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于定子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道贯穿定子本体的上下两端面,且冷却道以定子本体的中心为基准呈圆形阵列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环状管和第二环状管,以及设置在第一环状管和第二环状管的多个连通管,且所述连通管和第一环状管、连通管和第二环状管均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管设置有一供冷却媒介进入的进液管,所述第二环状管设置有一供冷却媒介流出的出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冷却道内的多个连通管,且多个连通管之间通过弧形管呈“S” 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热电材料组,设置在冷却道内的多个冷端,所述冷端通过连接接头与热电材料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为硅钢片。
进一步的,所述销钉孔以定子本体的中心为基准呈运行阵列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部朝向定子本体中心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电机线圈限位的限位部。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景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景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2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