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41474.1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9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江泉;赵苑;李帆;蔺宏良;李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2;B25J9/12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星蓝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4 | 代理人: | 张恒阳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车辆 底盘 快速 检测 成像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包括两个行车轨道和扫描成像相机,两个行车轨道之间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行车轨道固定连接,且两个行车轨道之间设有移动板,移动板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移动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行车轨道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其中一个固定板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对汽车底盘进行扫描检测,且便于对不同高度的汽车底盘进行扫描,扫描检测效果好,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目前,汽车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至4S店进行保养和检测,检测时需要使用扫描成像相机对汽车底盘进行扫描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车辆吊起进行扫描,操作复杂,影响扫描检测效率,不便于人们使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车辆吊起进行扫描,操作复杂,影响扫描检测效率,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包括两个行车轨道和扫描成像相机,两个所述行车轨道之间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行车轨道固定连接,且两个行车轨道之间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所述移动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行车轨道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贯穿移动板并与移动板螺纹连接,且螺纹杆的杆壁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扫描成像相机位于两个电动推杆上方设置并与两个电动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行车轨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行车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行车轨道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滑杆。
优选的,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部的一端滚动嵌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滑槽的槽底相抵设置。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反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开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行车轨道和行车板均为45号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行车轨道,行车板、移动板及螺纹杆的表面均涂有防腐涂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通过设有的两个行车轨道和两组行车板便于人们将汽车行驶至两个行车板上并进行停放,通过设有的扫描成像相机能够对汽车车底进行扫描,通过设有的驱动电机、螺纹杆和移动板能够带动两个电动推杆和扫描成像相机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车底进行全面扫描。
2、该基于互联网的车辆底盘快速检测成像机器人,通过设有的两个电动推杆能够调节扫描成像相机的高度,便于对不同高度的汽车底盘进行扫描,提高扫描成像的效果,便于人们使用。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对汽车底盘进行扫描检测,且便于对不同高度的汽车底盘进行扫描,扫描检测效果好,便于人们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41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